去了趟松陵鎮,順利定下四百斤的貨品買賣,莊可卿幹勁滿滿,回去的一路上都是哼了小曲兒。
進了村沒直接回家,倒是一打彎繞到村長院裡,先把今天的情況說了。
“這好啊!”
村長激動壞了,他之前也聽了村裡傳言,擔心薯幹不好賣呢,誰知轉頭丫頭這麼爭氣,就是簽了個十文一斤價格的買賣回來。
“明日,不今日下午我就讓人通知了村裡,明天早晨二李樹下頭集合說說建磨坊的事!你在家裡準備準備。”
莊可卿笑了點頭應了。
她這邊還有四百斤的貨要出,十天時間,加上家裡如今存的些澱粉和之前剩了的,粉絲是能供應的上。另外的薯幹,只要天氣好,二百斤也不是難事,只是家裡沒那麼些番薯了,還得向村中大夥買些來。
不如就趁這機會……
心中有了想法,莊可卿拉了大黑回去的步伐都快了。
沈凌跟著她跑了一上午忙了水都沒喝幾口,這時瞧見她快活的樣子,沒喊一句辛苦,反而只有滿眼的寵溺之色。
到家的時候已經過了中午,秦蔓枝帶了阿滿細細了,莊可卿端了熱在灶上的飯食兩人簡單吃了點,之後沈凌溫書,她便又開始搗鼓竹子。
小院裡安靜的很,只偶爾幾聲“咄咄”的敲擊,但很快又平復下去,直到遠處傳來一陣陣的銅鑼聲。
“明日午後二李樹下集合,村長有事宣佈。”
銅鑼敲的山響,一路從村頭到村尾,不管是田裡幹活的還是待家裡躲懶的,是都聽了個清楚。
“有事沒事的都去啊,別不當了回事。”
敲鑼的人一邊敲著,見了人還喊上聲,想來是村長千叮嚀萬囑咐的。
村裡久沒有這樣正式的通知過什麼事了,就是上次教大夥魚田的法子的時候都沒得這樣。當時不過是幾個漢子在田裡喊了聲,幹活的就去聽了,沒聽到的就回來問人,不管怎麼著,總能打聽到法子。
可這次顯然不同尋常,怕是有什麼大事。
“哎哎,知道啥事不?”
有人性子急,等不到明日,當即就捉了人的袖子問。
“不知、不知,村長直讓我來通知,你若想知道,明日早些個去,佔個好地方便是。”
沒得了訊息,眾人具是心癢得抓耳撓腮。
其中幾個昨日碰到李由帶了莊可卿往家走的村民,不免心中有了些猜測和聯想。
“莫不是又同莊家丫頭有關?”
“啥?這話怎麼說了?”
“我昨日瞧見李由帶了這兩口子往村長家去,倒是腳步急的很,問聲幹啥也沒回我。”
“呀,你這麼一說,我倒是想起張耆老昨日也去了村長家呢!”
“乖乖,莫不是真有什麼大事,竟連耆老都驚動了?”
村民好奇的緊,可猜來猜去都是沒什麼頭緒。於是只能相互說著嘴,等著第二日的到來。
同村中其他人的激動與好奇相比,莊可卿經了一下午的時間,反倒是平靜了下來。
“娘,明日我午食後同阿凌一起去,您和阿滿在家休息便好。”
晚食時,莊可卿飯桌上同娘說了自己的打算。
“嗯。”
秦蔓枝抱了孩子,嘴上輕應了聲,可臉上卻顯出些擔憂的神情來。
她之前一直以為女兒說的把薯乾和粉絲配方教給大夥是像魚田法子那般。可誰知這丫頭竟然是想在村裡辦個作坊,而且都已是同村長和耆老們商量定下了!
並不是懷疑自家女兒的能力,只是辦作坊這事,辦的好了,人人誇讚,要是做的壞了,那以後該如何在村中立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