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脆爽、芹菜清香,一入口就讓沉鬱多日的舌尖活了過來。
“這又是何物?吃起來略有些韌性,還頗有些豆香?”
一進口趙謙就敏銳的察覺出這多半是用豆子做的。
他年輕時遊歷過許多地方,嘗過不少美食,趙常生大概就是遺傳了他,才如此喜好搗鼓吃食。
“祖父舌頭果然厲害!”
趙常生先是捧上一捧,惹的祖父開懷一笑,才又介紹起這菜來。
趙謙在松陵鎮也算是住了一輩子了,還從未聽說過什麼豆乾豆皮的,想來是個新物事。
桌上其他人見老太爺吃的好,便都舉筷嚐個新鮮。
大伯孃最愛山菇燜豆乾,幾個男人倒更偏愛清淡爽口的涼拌豆皮。
吃了拌菜,老太爺開了胃口,午食竟還吃了小半碗的米飯,讓眾人著實高興了一番。
“這豆皮父親既然喜歡,那明日就再買些。”見父親吃的爽快,大伯趙知文吩咐下人。
“哎?明日恐怕買不著了。”趙常生急急插話。
“這是為何?”
“今日鎮上大集,我在一處農家攤子上買的,明日怕是人家不會再來了。”
眾人一陣無語,倒是趙知禮反應快,他讓兒子帶人趕緊去看看那賣家可還在了,如果還在,可與人約了送貨,不拘多少錢的。
而莊可卿這時候剛找了個陰涼地方,就著竹筒裡的涼水啃著娘給炕的餅子。
兜了一上午,都沒找著賣魚苗的。她見了幾個拿魚來賣的,也是用草繩栓了的大魚。
莊可卿覺得可能是自己想岔了,記憶中好像的確沒有古人養殖食用魚的資訊,又或者有人養魚但這塊地域靠近慶臨河的緣故,要吃魚儘可從漁民那買來,根本不用費那養魚的勁。
所以那魚苗該從哪兒來呢?
摟著揹筐裡嘰嘰叫的毛雞仔,她愁的不行。
算了,現在想也不是個辦法,不如早些回去,還好幫娘幹些活。
又將簍子揹回去,她琢磨著剛剛路過的那家布店,是不是該拐回去買塊棉布,給阿滿做套百天穿的新衣。且這天氣熱了,孩子小,容易起痱子,還得去趟藥鋪買些泡澡的草藥才好。
看看頭頂上的太陽,莊可卿估摸著時間,往鎮東頭去了。
松陵鎮的店鋪大概分了幾個區域,靠東的都是賣些生活用品,布店藥鋪也在那邊,靠西的則是糖酒、點心鋪子,菜肉攤子則在南邊,其他的小吃店鋪則是分佈的還算均勻,不過也就是賣些湯麵、包子之類,沒什麼特別的。
進了一家賣布的鋪子,莊可卿打頭就問夥計最軟和的布料在哪兒,她要看看。
夥計見她是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穿了普通的粗布衣裳,又背了一簍子雜貨雞仔,上來就要看貴价的料子,難免有些不樂意。
“廣陵緞最是軟和,200文一尺。”直接拋了個店裡最難得的料子價格,夥計站著不動,明擺著要看笑話。
“200文一尺?”
莊可卿被對方一噎,平時頗有些伶牙俐齒的嘴也說不出什麼話了。
不過她倒也沒有生氣,剛剛的確是自己話說的大了,現在這物價她還沒鬧明白呢,只最近稍賺了些錢,她竟然就有點飄飄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