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飛快,弟弟阿滿已經滿月了。原來皺巴巴的小嬰兒眼見著就白胖起來,見了阿孃和阿姐總是張著個沒牙的小嘴咿咿呀呀的說話,看著就是個小話癆。
“娘,咱這豆腐攤子近一個月也賺了些錢,刨了收豆子的本,還能剩下大半貫呢。”
現在村裡人都知道這豆腐攤子只賣早市,都是大清早的就來買了,且因為每日只有兩板,遲了就買不著,還有些供不應求的意思。
莊可卿做事從來不著急貪多,這些天除了每日早起磨豆做豆腐,其他時間還幫著看下田除草,日子好像過的和之前也沒什麼大差別。
可這麼不聲不響的,她就把錢賺了。
秦蔓枝看著女兒手裡的舊木頭箱子。那還是她成親時的嫁妝,用的不是什麼好木料,值不得幾個錢,才完好能留到如今沒給莊大拿去當了。
現在那個小箱子底部已經薄薄的一層鋪滿了銅錢,而這才是她們僅僅一個月的收入。
“就。能有。。這麼多啊?。。”還是有些不敢置信,秦蔓枝用手撥了撥銅錢,聽著它們發出的嘩啦響聲,才有了些真實感。
“是啊,娘,咱加油攢,等滿寶長大了,還得讀書呢!”
床上的阿滿不知道阿孃和阿姐在講什麼,他的注意力全被箱子裡嘩啦啦的銅錢聲吸引了,撲騰著小手就想撈。
莊可卿點了點阿滿圓潤的小鼻頭,惹的小傢伙打了個奶噴嚏。
“你以後可是得拿毛筆的。”小姑娘笑眯眯的逗了逗弟弟,轉頭數了50文出來,又將箱子塞到她娘懷裡。
“娘,我今天去趟隔壁村石匠家,定口大點的石磨,村長這個我們借的時間太久了。”
“是該定了,另外再拎些豆腐和豆漿給村長送去,我們麻煩他老人家好多次,總是該謝謝。”秦蔓枝把箱子蓋上,小心的收到床尾最裡處,用薄被遮起來,轉頭叮囑女兒。
“早準備好了,嫩豆腐老豆腐各一塊,還有一頁千張兩塊豆乾並兩張油豆皮,怎麼樣?”
心知女兒總是考慮問題比自己周全,秦氏笑了點點頭,便裝好錢袋,讓她早去早回。
“您放心吧,我走路快的很,傍晚就能回來,您在家帶滿寶,午飯給留灶上了,記得熱了吃。”
說著話的功夫,莊可卿都走到了屋外,出了門的檔口還記得把小院的門給栓了。
走在村裡的黃土路上,眼看著水田裡的秧苗都站住根了,長勢都還不錯,她心裡挺高興的。
二李子村不是什麼大村,但後背靠山地勢平緩,水田成片,山上有泉水流下,清澈甘甜,且附近的慶臨河是淮清江的支流,從未斷流枯竭過。村裡直接引了河水進來,灌溉自然也不是費事法子。
她見著水田,琢磨著前世偶爾看過幾眼的農業頻道說起過的稻田養魚,以及自己買到過的標著稻花魚商標的小魚乾。就想著是不是可以把自家那兩畝水田的田壟加高,放些魚苗進去。那小魚吃草吃蟲,幫著除草防蟲,等排完了水,魚都養的胖胖的,又是一份收入。
美滋滋的計劃著,莊可卿的腳步也沒慢下來,等出了村口,正要往隔壁三林村的岔路上走時,就見前面來了一隊車輛,打頭一輛牛車,後面還跟著五輛騾車,堆著些箱籠,十幾個家丁模樣的人走在邊上,看樣子是拖家帶口的出行了。
那行人東西挺多,又趕著車,鄉間道路又窄又小,不太好走。莊可卿乾脆也不著急趕路,站在路邊準備等他們過去再走。
心裡還在盤算了什麼時候讓李嬸子的丈夫幫忙箍個木桶,上鎮子的時候稍上自己,經過眼前的車輪就停下了。
“小姑娘,請問二李子村怎麼走?”車伕沒下車,坐在牛車上方問路,語氣還算客氣。
直接指了指自己來時的方向,莊可卿還沒來的及說話,牛車後的門簾子就掀起來了,一個八九歲的白淨男孩鑽出頭來,他居高臨下的斜了一眼站在路邊剛剛幫他們指過路的人,又唰的一下把簾子放下,縮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