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其它小說 > 穿越成英臺,帶著山伯逃婚去 > 第五百七十四章 認真做,天在看

第五百七十四章 認真做,天在看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成功上岸:小姑娘只想進步 孤女謀嫁 我的專屬戰爭遊戲 處處找茬?侯府小姐我不當了 容家那個病秧子,有點毒 冷王,你家王妃是絕世神醫! 海棠春鬧 攝政王的逗位元工王妃 誰說這卡牌抽象啊,這卡太棒了! 被趕出豪門?假千金帶飛炮灰全家 蘇七小姐回府後京城多了個神運算元 帶著拼夕夕穿年代 七零嬌嬌看懂彈幕後,被大佬寵哭 地府彈幕刷爆屏,人鬼齊在直播間吃瓜 生育值0?毛茸茸獸夫皆頂級大佬 末世:女校保安,開局校花求收留 暴君虐我?轉身勾搭權宦奪他江山 半熟 高武:變身破碎的她,靠加點變強 古今直播間在手,三歲半團寵殺瘋了!

山伯笑道:“英臺,老祖宗有句話叫“舉頭三尺有神明”,是說天地之間有司過之神時刻監察著人們的一言一行,不論你在什麼樣的場合做出了什麼事情,都會被舉頭三尺之處的神仙分毫不差地記錄下來,並以此為參照而影響到日後的禍福因果。怎奈世人多被一時的小聰明迷惑,只看得到為非作歹能帶來的暫時利益,卻不明曉這份報應近則在己、遠在兒孫,一個人的言行很可能會影響到整個家族的利益。”

英臺說:“人在做,天在看,神仙監察著人間善惡功過,那麼能否提前阻止人們作惡呢?”

山伯笑道:“天地之間的司過之神雖然時時都在監察著人們的言行得失,但這份監察的目的並不在於記錄錯事並計算相應的果報。與之正相反,道教提出“舉頭三尺有神明”的概念,是在提醒大眾在為人處事的時候要保持一定的底線,一旦突破這條線,就會受到神明的責罰。若能夠一生為善,司過之神同樣會把此人的善言、善行記錄下來,並據此來計算日後的善果。與人為善,才是神明之於信仰的要義。”

英臺說:“在道教理論中,善惡是相生共存的,世上不存在單純只有善或者單純只有惡的人。我們所能做的,是以心中的準則去協調所有的言行,在保持本身正當利益的同時也不損害他人的合理權益。”

哼!這傢伙跟我講舉頭三尺有神明瞭。好像我不懂道的理論似的。

英臺繼續:“這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平衡點,略有偏差,就會從善滑落至惡。可惜的是,世間多有滑落者,人們個個卻並不自知。於是不禁有人要問,神明既然擁有無上法力,為什麼不提前阻止行惡的人們呢?”

山伯笑道:“要回答這一問題,就會涉及到三個方面的道教義理:其一,在道教看來,善惡的標準是什麼?其二,善惡的根源在哪裡?其三,如何去解讀道教勸善的意義?”

英臺說:“嗯,倒是說的頭頭是道,你說說?”

山伯笑道:“論及善惡,不得不提性善論與性惡論的爭辯,這也是古今中外諸多學派所探討的內容。道教對人性本初的觀點,與諸家的善惡觀念皆不相同,其既不認為有善也不認為有惡,因為善惡都是人類文明制度的產物,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盡相同的標準變化。老子曰:“世人)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意思是說,一旦賦予他人善與惡的概念,便已是某種人為的標準和欲求的表現了。”

英臺說:“道教追求的修真理想是要去人慾,去除一切人之有為,返歸到如嬰兒一般所有言行完全發自於自然的狀態。所以道教不會強調人性本善還是本惡,而是要強調嬰兒初生時的本然。這是道教對第一個問題“善惡的標準是什麼”的解答。在道教看來,善惡不是某種固定不變的標準,其在本質上只是對慾望的追求。為善、為惡,都是欲求在作祟。”

山伯笑道:“基於此,便可為“善惡的根源在哪裡”這一問題找到答案,因為一切欲求都源自人們尚不滿足的內心。更多地去思考他人利益,這便是為善的前提;把個人利益至上,就容易導致惡的滋生。不論是“舉頭三尺有神明”的監察,還是以《太上感應篇》為主的諸多勸善經典,都意在告知人們不把沉迷於個人的一己私慾,而是要學習“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精神。”

英臺說:“更多地去為了他人、為了社會付出一些關愛,以真善美的力量構築起對“小國寡民”式的理想社會的實踐。”

山伯笑道:“人們在世間的任何善惡之行,真的有神明的記錄都會毫釐不爽,但道教信仰並不是給人們施以恐嚇,不是使人畏懼。道教中雖然亦有善有善報、惡有惡果的報應理論,但並不會刻意強調惡行惡報的內容,而是在告訴人們一切善惡本源於自己的起心動念,你當下做出的任何選擇以及日後所要承擔的任何果報,都與自身脫離不了干係。若想事事順達,莫不如從一日三善做起,唯有自己才成為自我的救shi神仙。”

英臺說:“救shi神仙,那你還不如救救我呢!”

山伯笑道:“呵呵,因此,第三個問題“勸善的意義”,便在於使人們能夠從現實生活和精神信仰中感知到正念正行的力量,是真正從內而外的一種覺醒,是對欲求的剋制。另外一種說法曰“舉頭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我們能否成為更好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時時檢討自己的起心動念和所作所為。止惡行善的過程,更是在繕心繕性。”

英臺說:“修行講求少私寡慾,再進一步便是無私無慾。那你還幹嘛去求學,考功名?”

山伯尷尬道:“從惡中的幡然醒悟,到為善的樂而從之,再到把善變成生活中的日常,這便是從有為臻達無為的過程。道祖所言之“不善”,並不是不為善,而是不再需要刻意強調善的概念,因為其已經內化成每個人的具體言行。勸善,也不是簡單地用可計數的善行去換取神明功德簿上的善果,而是要使人們從心性至行為均可以實現自我善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也正是對“我命在我”的道教信仰的絕佳呼應。

至此,也就可以解釋明白為什麼神仙不會去阻止惡人為惡的疑惑。“天道無親”,在神明的視角中,善惡本是人間生活的某種秩序,是帶有人的主觀意識的,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從惡至善,是人間法則中的陰盡陽生、去濁澄清的過程,所以更需要人們的自我覺悟。”

說:“在這個過程中,對善惡之行的不同獎懲均是增進覺悟的手段而已。如果我們對神明加以強求,試圖以人間的——亦或者僅僅只是出於自我的——善惡標準,使其對某些人進行懲罰,這便是把信仰當成了牟利的工具,而且是貪心不足的表現。“”

喜歡穿越成英臺,帶著山伯逃婚去請大家收藏:()穿越成英臺,帶著山伯逃婚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浸血之冠 異能高手在校園 穿越農家錦鯉小福女 一池春水映花顏 絕色夫君有點撩 最強運動員 豪門媽咪不好惹 萬千殊途,你是歸途 霸道前夫別亂來:誘妻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