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哥說:“表少爺,你說為什麼人,總是會喜新厭舊,就算是有再好的人在身邊,到最後,都會厭煩?”
林子軒笑道:“顏色太多讓人眼花繚亂,聲音太多讓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讓人感覺失調,縱情打獵讓人身心張揚發狂,稀奇的寶貝,常常讓人為了得到而不擇手段。所以聖人只是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生活,有選擇性地取捨。”
小米哥說:“少就是多,多就是少。一個人想要的越多,算計的越多,身心不得安寧,終日焦慮。惶惶不安,到頭來,卻什麼也留不下。”
林子軒笑道:“你是說我舅舅和許老爺,到老了都納妾,特別許老爺,還好色因此害死了人家雲雀兒一個小女孩?”
小米哥點點頭道:“可不是,小姐和梅香,她們幾個,可不就是為了這件事煩心死了?”
林子軒笑道:“呵呵,這就是人性的弱點,挑的眼花繚亂,滿足私心……”
小米哥說:“常聽老人說,人死後,只剩一堆白骨,可是為什麼還有人要這樣想不開……”
林子軒笑道:“有人去山西旅遊,看到那麼多的豪門大宅,當年輝煌一時,如今拿鑰匙的,全都是不相干的人。做最簡單的人,吃最簡單的飯,過最簡單的日子。在複雜的世界裡,學會以簡馭繁,保持內心的安寧和舒適。生活的智慧,最重要的就是守住本心、迴歸本心,平平淡淡才是真。處世之方:層次低的人強勢,境界高的人隨和。老子講:上善若水。隨和的人就像水一樣,雖然柔軟,但是卻可以包容萬物、抵達萬物。”
小米哥說:“這是什麼意思?”
林子軒笑道:“做人隨和,說話做事給別人留餘地,不鑽牛角尖,別人才會對你有好印象,有好印象自然有好人緣,人緣一好,路就寬了。水滴石穿,強勢的人是石頭,隨和的人是水,貌似堅硬的石頭,終究會被水貫穿。“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強勢的人鋒芒太盛,遲早要遭到損折。與人相交,不要太過以自我為中心、太過強勢,要隨和待人。生活不是比賽,無需事事爭個對錯輸贏。做一個隨和的人,心態平和,懂得退讓與示弱。”
小米哥說:“我現在都是軟弱無能的……”
林子軒笑道:“當然隨和不是無原則的妥協。”
小米哥說:“為什麼,軟弱不好嗎?”
林子軒笑道:“老子講“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和諧不是靜態的和諧,和諧是競爭之中的平衡狀態。原則性的問題就要據理力爭,不當牆頭草,不能和稀泥。這才是真正的隨和。”
小米哥說:“要怎麼樣才能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呢?”
林子軒笑道:“養生之法:層次低的人“養”,層次高的人“順”。司馬遷說老子: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作為周王室的史官,老子通曉懂得養生之道,有獨特的養生智慧。現代人有很多獨特的養生法門,比如挑食、高強度鍛鍊。季羨林老先生說:“常見有人年才逾不惑,就開始挑食,蛋黃不吃,動物內臟不吃,每到吃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窘態可掬,看了令人失笑。以這種心態而欲求長壽,豈非南轅而北轍!”《道德經》裡講: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真正的養生,不是養身,而是養心。”
小米哥說:“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身體狀態。”
林子軒笑道:“現代人為了養生,為自己設定各種雷區,每天戰戰兢兢,這種心態,本身就輸了。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真正的養生,人順應天道自然,處於常態就可以了,不必刻意進補或者修煉。“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適度養生,順其自然,才是最健康的活法。”
林子軒笑道:“大丈夫還要有謀事之術……”
小米哥說:“什麼是謀事之術?”
林子軒笑道:“謀事之術:層次低的人“收”,境界高的人“放”。無論是學校還是企業,都是靠人來支撐的。能聚人是基礎,更重要的是能夠管理人。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衍生萬物,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生萬物”,是一種本性,自然而然的發展生長,是萬物的本性。最好的公司,一定懂得啟用員工的積極性,而不是用條條框框一味壓榨。最好的教育,一定鼓勵孩子釋放天性,調動學習的興趣。萬事萬物都有向上的本能,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引導和激發,而非控制和壓抑。”
小米哥說:“這種自然而然的東西,最寶貴也最持久。”
林子軒笑道:“教育即生長。好的教育,不能一味收緊,要懂得放鬆。
讓孩子找到自己適宜的領域,不要設定太多的條條框框限制他的發展,讓他順著自己的天性,自由成長,這才是良好的教育。以後你和梅香姐有了孩子就可以用上了哈哈哈……”
林子軒心想自己想的可真周到。
小米哥臉紅道:“簡單生活,保持隨和,懂得放手,順其自然。這樣的人,心態平和而安寧,生活簡單而美好。”
林子軒說:“你有沒有聽過‘父母在,不遠遊’,一放假就想著出去玩,絲毫沒有考慮過父母的感受,我怎麼會養出你這種不孝的女兒。於是接下來,女兒氣鼓鼓地回家住了幾天,父親覺得“要我把話說成這樣,你才回來。局面一下子就陷入了“兩輸”的狀態。”
林子軒還是想說說孝順父母這件事上,希望能開啟小米哥的心結……
小米哥說:“為人父母要怎麼樣呢?”
林子軒笑道:“為人父母要遇事不輕易指責,為人子女也是。由於成長年代的不同,子女跟父母很容易有代溝。“都跟你說了不要去撿那些沒用的東西,你這人怎麼這麼頑固呢?”“你是翅膀硬了,有能耐了,看不起父母了。”“剩菜倒掉,還要我說多少次,你等下吃了生病,大家還得照顧你。”“倒掉多浪費,不用你操心,我不用你們照顧。這些都是負面情緒……”
喜歡穿越成英臺,帶著山伯逃婚去請大家收藏:()穿越成英臺,帶著山伯逃婚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