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臺心想,呵呵這小子,想跟自己玩兒腦子,自己來到古代是幹啥的,就是為了和人鬥心眼的。
哼!後來也是真的,自己來到這一帶,可不就是為了兜兜心啊,玩玩腦袋,誰更聰明更自然更多,然後能夠跟那馬文才鬥智鬥勇嗎?怎麼可能跟他是少年鬥不過了。
不過,這一次英臺,其實有點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到以後今天答應下來的事情可算是解了一時之為,但是卻給日後種下了莫大的因果,以至於很多年以後都追悔不已,就算是後悔不及卻也來不及了。
先不提英臺這邊如何,也不細說,這錦衣玉服的少年到底是怎麼樣的家室。不過這小子,你也是一個聰聰明明的少年,他若是沒有個金剛鑽也不敢攬這瓷器活呀!肯定也是大有來頭的,只不過現在大家都沒有公佈了自己的身份,所以英臺和這少年,大家都還在猜想之中,誰也不清楚到底對方是何來路,但是都對對方是有莫名的好感的。
先來說說祝府中,那小米哥來了,一頓求饒,讓梅香姐,原諒自己。
林子軒又勸說小米哥道:“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人生在世,難免會面臨各種選擇,各種誘惑,如何才能做到不為其所累呢?常言道,過猶不及,事緩則圓。凡事太過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緩緩圖之,適度而為,才能得以圓滿。凡事講究適度,適可而止,才會得到最好的結果。墨子曰:“知止,則日進無疆,反者道之動,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小米哥,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道:“表少爺說的這是什麼意思呀?”
林子軒笑道:“意思是,知道停止,那麼將每天精進沒有窮盡,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知道滿足的就不受辱,知道適可而止的就不危險。不管是為人還是處事,一個能知止的人,才是人生真正的智者。”
小米哥說:“要是做一個真正的智者,要怎麼做才能做到這樣呢?”
林子軒笑道:“止語守住嘴,不該說的話一定不要說,不知道的事,更不要亂說。《論語》有言:“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道聽途說的傳聞不加考證就隨意傳播,是被道德所唾棄的。前不久,在山東大學萬達宣講會現場,主持人就開玩笑的說:“山東大學的女生都很漂亮,留學生真幸福。”這樣涉嫌侮辱性的言論,就引起了不小的sao動。“拿此做梗開玩笑真的很不道德,何況還是公開場合。應大眾所望,雖然該主持人深夜發文致歉,依然被公司做開除處理,很多網友直喊“罪有應得”。還真是禍從口出,為人所棄。”
小米哥說:“那怎樣才能不被人嫌棄呢?”
心想自己現在不會說話,還真是被梅香姐嫌棄的厲害。要是能夠跟著表少爺,多學幾招的話,也算是好的了。
林子軒笑道:“常言道,君子有所為,亦有所不為,不該做的事情就別做。止行,不是不行,而是“三思而後行”,將事先考慮全面,再行事。不懂思慮如何行事之人,往往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禍事。
曾國藩是一位行事極為穩重的人,可他的弟弟曾國荃則不然,他嫉惡如仇,且行事魯莽,不懂謙退。曾國荃在任湖北巡撫時,就曾與湖廣總督官文多有積怨。
由於官文不發救兵,間接導致哥哥曾國華殞命,曾國荃便對其十分憤恨。後來,弟弟曾貞幹病逝軍中,遺體途經武昌,其他官員都來弔喪,唯獨官文沒來,可算是氣到了心性不穩的曾國荃。當沒有戰功的官文和自己一樣被賜封伯爵時,曾國荃深感不平,便決心要上奏朝廷把官文彈劾下去。曾國藩得知後,就立即勸阻曾國荃。讓他不要較真,謹防引火燒身。然而曾國荃卻一意孤行,絲毫不顧勸阻,最終還是彈劾了官文。結果,官文不僅沒有丟官,反而把矛頭轉向曾國荃,並給他帶來不小的麻煩。曾國荃一意孤行的魯莽行為,不僅沒能達成所願,反而為其所累,不得不說有一定咎由自取的成分。”
小米哥說:“可是表少爺,人家那是做官的,可我只是個平民百姓罷了……”
林子軒笑道:“一個人如果不懂制止自己的行為,不知道什麼事可為,什麼事不可為,必定會被己做累。學會止於行,才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人生。據說明朝時期,嘉興有位知府楊繼宗為官十分清廉自守,不允許自己有一分的自私行為,故而深得民心。
有一次,一名宮裡的太監經過他的管轄地,就向他索要賄賂,他便開啟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印券。”這位太監便十分氣憤的走了,覺得楊繼宗一點都不懂得為官之道,行為死板且可恨。回京後,太監便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而明英宗卻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到皇帝對楊繼宗品行的認可,就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一個懂得控制住自己行為舉止的人,任你再多汙衊之言也難以撼動。聖人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所謂大道之行,正是有這些小行為而一點點改變的。懂得讓危險止於行,才能在前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小米哥說:“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我都想不通呢!呵呵……”
林子軒笑道:“生活中,我們認為無足輕重的一些小事,或是一句話,一點慾念,些許越軌,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讓我們一步步走向不歸路。曾如老人言,小時候,拿人家的釘子,長大後,就可能會偷人家的牛,直到最後害人害己,悔恨已晚。《史記》說:“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當行則行,當止即止,才能立身長久不敗!做人,一定學會止於言,止於心,更要止於行,才是長久之道。不管是為人還是處事,不僅要學會點到為止,更要懂得適可而止。過多的熱情和付出,未必會收到相對應的回報。止於當止,行於可行。懂得知止,做好自己,才是人生最大的贏家。”
喜歡穿越成英臺,帶著山伯逃婚去請大家收藏:()穿越成英臺,帶著山伯逃婚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