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哭泣道:“小姐,我們也只是想替雲雀兒,申冤,並沒有其他的想法,為什麼銀心和表少爺要這樣說我們……”
小菊也說:“小姐,我們那時候和雲雀兒關係多好呀!怎麼能眼睜睜的看著她被冤枉致死呢!我不甘心……”
英臺說:“放心,你們倆別哭,他們倆怎麼勸我怎麼說,我都不會聽他們的,再說了,難道我沒有主見,這件事情這麼大,不管怎麼樣,我有我的想法,我一定會替雲雀兒申冤得雪的!”
銀心說:“好一個申冤得雪,根本不知道這古代打官司有多麼難,如果覺得是冤案的話,人家家裡面都不說話,雲雀兒只是個丫鬟,誰還能替她做主,誰能為她作證呢,你們這簡直害死小姐!”
小菊說:“就是去縣衙裡告狀,什麼不對的嘛,這世界上根本就是有人要站出來去伸張正義,難道小姐平時說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都不對嗎?”
林子軒說:“從歷史的角度看,人類步入階級社會以後,冤案也就與之相伴產生了。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其間的冤案充斥古今中外。古代冤案作為一種歷史現象,詮釋著人類歷史螺旋式發展的程序。從比干剖心到清朝文字獄,中國歷史上的冤獄何其多。羅織罪名,鍛鍊冤獄,酷刑逼供,陷害忠良,歷朝歷代,薪火相傳,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傳統。雖然並非是什麼好的傳統,可是流行了幾千年,總該有一部專著冤獄史,記錄其事。不過,單是看古代名目繁多的各種刑法及五花八門的刑具,記錄下來,已是洋洋大觀。若是要著一部完全的冤獄史,怕是比蜀道還要難。盡忠報國罪莫須有的岳飛,逸響偉辭卓絕一世的屈原,發配邊陲罪在禁菸的林則徐。”
銀心說:“這古代衙門想要告狀,必須要捱打……”
小菊說:“怎麼會捱打?我們有冤屈,難道青天大老爺不管麼?”
梅香說:“對呀!難道這世上沒有王法麼?”
銀心笑道:“你們想的美,這個世界就沒有講公道的地方,古代各級地方衙門口,都設定一面喊冤鼓,供老百姓鳴冤之用。出自《大清律例》規定,民告官,如子殺父。先坐笞五十,雖勝亦判徙二千里。意思是一個老百姓蒙冤,想要去“告官”,相當於是子女告父母,還要先苔五十。即便是勝了,也要判徙二千里。”
梅香和小菊淚眼朦朧道:“五十大板,那豈不是打死了……”
銀心說:“你以為不是嗎?”孝悌之義。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帝是天下百姓的父母,而地方官又是皇帝在地方的代表,因此享有絕對權威,而中國古代又十分注重孝悌,不論父母有多大的不是,做子女的都不能忤逆,所以民告官,從這方面來看,就相當於是子女告父母,便成了一種大逆不道的行為。培養順民,這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清朝時期,統治者並不鼓勵甚至會限制民告官,除了打20大板之外,可能還會給告狀的百姓安上一些莫名其妙的罪名,用來殺雞儆猴。因為不會反抗的百姓是最好管理的,有利於中央集權,而這種統治在清朝表現最為明顯。”
林子軒說:“洪武十八年,朱元璋頒佈新的法規《大誥》,並針對貪官汙吏制定了一些對策。其中,朱元璋寫到:“如果任何一個官員做了傷害百姓的事,那麼,百姓就可以前往京城向皇帝告御狀。百姓來京途中,無須任何憑證,只需手持一本《大誥》即可。並且,任何官員都不能阻止他們,如果,有人違反的話,那麼,就要受到處死的懲罰!”不僅如此,為了防止官員對百姓進行恐嚇,朱元璋對這些官員制定了更加嚴酷的刑罰,例如:《大誥》中所記錄的何添觀。據說,何添觀為了防止百姓向皇帝告發,於是,便對其進行恐嚇毆打。然而,在這件事敗露以後,朱元璋便讓人將他的膝蓋挖了,以此來作為對他的懲罰。”
銀心說:“據傳,鳴冤擊鼓的先例是由一位少女所開,被漢高祖劉邦採用並形成定製。相傳,漢代開國皇帝劉邦登基不久,他有個侄子倚仗皇勢胡作非為。一天,京城少女蘇小娥正在街上行走,恰遇浪蕩皇侄,他見小娥貌美若仙,心生邪念,遂上前調戲。只聽“啪”的一聲,小娥一巴掌扇到皇侄臉上。皇侄在眾人面前挨此一掌,豈肯罷休,罵道:“不識抬舉的賤娼,我要你立死此地!”言畢,奪過隨從手中的齊眉棍,使勁向小娥頭上砸下。只聽“咣噹”一聲,皇侄舉起的木棍斷落在地。
皇侄一愣,定睛一看,救人者原是個彪形大漢,遂令隨從動武。豈料,一隨從舉劍刺向大漢時,大漢猛地一閃,鋒刃卻捅進了趨前揮棍的皇侄肚腹,皇侄倒地身亡,隨從們急忙抬起屍體回府。那誤殺皇侄的爪牙便串通同夥,栽贓說皇侄是大漢所殺。劉邦獲悉,下令將大漢捉拿收監,定處死刑。脫險的蘇小娥得知恩人將被問斬,深感不安,決定去闖金鑾殿。但皇宮戒備森嚴,她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一日,小娥和妹妹各持一小鼓、一小鑼,來到金殿門前,突然猛擊鑼鼓,連聲高喊“冤枉!”,鑼鼓聲頻傳,驚動了劉邦,他下令拿當事人上殿。小娥x有成竹,見了皇上從容答道:“萬歲,小娥若不擊鑼鼓,咋能面君,我的冤情又咋能申呢?”
接著,小娥便把皇侄劣跡、隨從惡行一一陳述,繼而又懇切地說:“萬歲你切莫屈殺英雄,小女冤枉事小,朝廷聲譽事大啊!”劉邦聽畢,覺得言之有理,遂提囚犯與皇侄隨從對質,隨從見抵賴不過,只好招認誤殺。劉邦十分憤怒,厲聲吼道:“小奴才,跟隨王爺不勸其走正道,還斷送其命,誣陷他人,寡人今日親審此案,方知真情,差點錯殺英雄。來人,將小奴才推出去斬了!”好漢被釋放回家,百姓聞訊,無不讚頌高祖英明。
喜歡穿越成英臺,帶著山伯逃婚去請大家收藏:()穿越成英臺,帶著山伯逃婚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