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兩次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咎於拓張力度相對較小、距離問題多發星區,也還有那麼點距離。
而這背後,主要是因為鈦族尚未掌握亞空間折躍技術,要等到尼卡薩爾人加入其陣營,他們才會有自己的亞空間導航員。
而完成這一步,如果按原歷史的步調,差不多還得等近千年。
如今鈦族相比於人類帝國當年的大開拓,堪稱龜速拓展,卻也起碼佔個‘穩’字,佔區一域,經營一域,消化一域,步步為營。
平心而論,相比於帝國,凱恩更欣賞鈦族的種種,‘上上善道’。
上上善道究竟是什麼?
它的對外表達是這樣的:
各基層,只有分工和組織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別。無論其個體的工作多麼的卑微,都備受同胞尊重,因為每個個體都是偉大整體的一部分,都是共同利益的一個促進因素。
是不是感覺有點熟稔?
沒錯,很天朝。
還有呢。
比如說,相比於武力征服,鈦族人更加傾向於和平的吸納、那些與已經皈依‘上上善道’的種族、有相似品質的智慧種族。
說白了,就是老實、聽話、肯幹活,那麼就會獲得鈦族人的保護、貿易、以及技術授予。
又比如,鈦族人始終堅信,自己的行事方法,比其他種族的行事方法來的高明。
甚至可以說,鈦族人處於極端的自信中,認為統一眾星,是他們的命運所在。即所謂天命。
現在,是不是徹底有內味兒了?
而在凱恩眼中,‘上上善道’其實是與功利主義高度接近的一元化哲學。這是裡子。
至於面子,則是無私的、理想主義的、以致力於建設泛河系智慧種群大聯盟為己任的偉業締造者。
然而,種姓、家門(門閥)、清晰的社會等級,卻暴露了其另外的一面,甚至已經到了從每個個體的名字,就能準確的知曉其大概情況的地步。
地火水風,四個主要種姓,再加一個統治階層的乙太。
家門有自己獨立的名字。
社會等級則分五等。
比如一個鈦族人,全名叫Aun·輝夜·天華·El,Aun指的就是乙太,說明他是統治者,輝夜則是所隸屬的家門,天華是他個人的名字,El,代表五等社會地位中的第四等,對應乙太這個種姓,稱為聖者。
那麼這個人,起碼也是名為輝夜的家門世界的一位長老,或者門主接班人。
而如果將Aun換成S的第四等社會地位,意味著他是名騎士,是僅次於第五等O(指揮官)的存在。
等級如此森嚴且刻板,更像是日本,而不是天朝。
至於無高低貴賤之分的那一套,凱恩覺得,聽聽就好……
當然,反過來說,治國跟偉光正沒有必然關係,民眾也不是必須事事告之以真相就是好。
而且鈦族文明能用六千年從原始社會進入星際文明,足以證明官僚和資本的問題並不嚴重。
門閥問題很嚴重。
還有就是很具日本特色的下克上和獨走。
屬於火種姓,名為遠見,崛起於第41千年的733年的阿庫納沙戰爭,並在760年的達摩克里斯遠征後,就拒絕了回軍的上令,而是在遠征奪回的大部分失地的基礎上,建立了一系列要塞化行星,從此有了‘遠見割據’這一連永生精魂之主(國家元首)都不願提及的恥辱存在。
鈦族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其文明發展迅猛,這種高速發展的勢頭,有過熱嫌疑,滋生了許多問題,為此不得不將內部矛盾向外轉嫁。
這一點也很象凱恩記憶中二戰時期的日本。
當時日本的經濟能迅猛發展是以透支未來為代價的,後來窮兵黷武,也是這種發展方式的必然趨向,對清帝國、俄帝國的先後勝利(海戰),讓其嚐到了甜頭,於是就在這條路上深化下去了。
鈦族其實也經歷了類似的窘迫,將第一個投靠的智慧種族波克佟人以基因病毒滅殺的近乎絕種,從某種角度講也是無奈之舉。
當時他們需要波克佟人所居住的世界,來奶自己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