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怎麼還沒有飄上來呢?”宇兒和寶寶兩個蹲在溫室裡,瞧著他們放在小坑裡的雞毛感到失望。
今日是正月初五,恰好趕上二十四節氣裡的頭一個——立春。昨日藍怡從花家村回來後,宇兒便非常積極地在院子裡撿雞毛,特別是家裡那三隻漂亮的雄山雞掉落的雞毛,然後神神秘秘地在溫室內挖了個洞,將雞毛放在裡邊。今日一早他就蹲在洞邊等著,藍怡在溫室內除草,只當他又發現了什麼好玩的遊戲。
“沒有風,雞毛怎麼會飄起來?”
宇兒託著小下巴,嘟囔道:“奶奶說的,立春這天,挖個洞把雞毛放進去,它們就能飄起來。”
……
藍怡無語的看著洞裡一大把安生待著的雞毛,就算立春天氣回暖,但怎麼也到不了飄雞毛的程度吧。村裡的老人家,特被是老太太總有些奇奇怪怪的說法,真不知道她們都是從哪裡得來的。
“改日你再問問奶奶是怎麼回事吧。”
此時,劉氏推開大嫂家虛掩的大門,抱著二妞妞走進來,她到溫室邊輕喊:“大嫂,在裡邊不?”
藍怡將草扔進簍子裡:“在呢,別進來了,裡邊熱,我們這就出去。”
她給兩個孩子穿上外襖,戴好帽子,自己也穿戴好才拿著草簍子走出來。
宇兒和寶寶喊過“三嬸”後,自動地抬起小草簍去給毛驢和山羊添青草。
“大嫂,這幾個畜生跟著你也是享福了,大冷天的還能見著青兒。”劉氏轉念想到公公買回來的那頭天天被梳毛的小牛犢,感慨道,“這年頭畜生都金貴著呢。”
“二妞。這是怎麼了?”藍怡瞧見二妞臉上掛著淚珠,埋怨道,“三弟妹,大過年的幹嘛惹孩子掉淚珠子呢。”
二妞妞撇撇嘴又要哭,藍怡趕緊將她抱過來:“乖哦,伯母這裡有好吃的,咱們進屋吃去。”
劉氏有些無可奈何:“婆婆的幾個娘侄過來拜年帶著大大小小一堆兒娃子。湊在一起還不是搶東西打架。”
二嬸李氏的孃家離北溝村不遠。今日有不少人過來拜年,劉氏過去幫著做飯。二妞妞年紀雖小,但也是個掐尖要強的。她看上的東西就是她的,不許別人碰。這來了一大幫孩子自然是要搶的,一來二去的這丫頭就上了脾氣,可她年紀小又能打得過哪個。李氏瞧著她哭得心疼才讓劉氏帶著她出來轉轉。
藍怡將二妞妞放在炕上,宇兒跑進來說到:“娘。我帶著弟弟去看蹴鞠了?”
正月初五,也叫破五,這日之後年節的諸多禁忌皆可破,男人和孩子們又開始去曬賣場打狗洞踢蹴鞠。喊得沸沸揚揚的,藍怡院子裡也能聽到喊聲。
“去吧,看好弟弟。待會兒就回來。”
“好!”宇兒和寶寶異口同聲地應下,然後手拉著手走了。
劉氏瞧著兩個小傢伙。羨慕地說:“大嫂,真是各自的命啊。你瞧瞧你這倆孩子,個頂個的聽話乖巧,多省心。”
藍怡笑笑,本想謙虛幾句卻說不出來,本來嘛,自家的孩子就是最好的。
“弟妹,在家不?”院子裡又傳來喊聲,藍怡趕緊出堂屋一瞧,竟是八婆二嫂領著三四個村裡的媳婦過來了。
破五之後婦人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開始串門子。藍怡雖很少出去,但是她去年賺了賺了銀子,家裡的活物也養的好,村裡人都想過來取取經,問問她今年有什麼好打算,也好跟著沾沾光。
藍怡不是個小氣的,她知道只有村裡的人家都把日子過好了,自己的環境才會更好。既然來人,她就擺出瓜果茶水招待,大家問的事情,能說的她都會說。
一年之計在於春,眾人都開始早早盤算著今年要做些什麼。
很多婦人開始商量著今年開春抓豬仔,像藍怡家一樣加麥糠米糠剁碎的蔬菜葉子熬豬食,畢竟這雖費功夫,但是也能讓豬多長肉,還不多花銀子;也有人打算著開春筍芽破土後去挖春筍醃製酸筍;甚至有腦子靈活的問起秋天都哪些野果子能值錢,也好提前到山裡挖幾棵樹出來種在自家院子裡。
藍怡覺得這移栽幾棵樹苗回來是好主意,她盤算著也去弄幾棵山椒、栗子、核桃等的樹苗回來,或種在院子裡,或栽種在山坡邊上,果樹秋天結滿果實也能滿園果香。
當然,也有人問起如何建造溫室,藍怡只按著現在的溫室樣子講了一些注意事項,並沒有教給小七的詳細。而且也強調溫室不好管理,讓大夥仔細盤算,但是村裡動心思的不在少數。
在大夥的往來之中,年節飛快便過去了。緊接著就是上元佳節,這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日。
古人很看重月亮的陰晴圓缺變化,認為這是吉凶有關,第一個月圓之夜自然是慶祝之時,主要活動是賞觀燈和趕廟會。
縣城裡的燈市藍怡聽劉氏和八婆二嫂等人談論過幾次,說是燃燈千盞,花燈種類繁多,還有猜燈謎的活動。且這燈市是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三天晚上,今天是正月十五,乃是正日子,村裡人多拖家帶口去城裡看花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藍怡沒打算去,兩個孩子還小,去了怕照顧不來。而且燈市上人多,肯定會有壞人,《紅樓夢》裡甄士隱的女兒不就是三歲那年的元宵被僕人跑著去看花燈才被拐子拐走,被人賣來賣去最後給薛蟠那惡霸當了小妾、一生悽苦麼。
藍怡一家沒去,但是村裡人去看花燈逛廟會的還是很多的,回來後小孩們都拿著新買的玩具和花燈四處炫耀,大福和牛蛋幾個也來到藍怡家,跟宇兒嘰嘰喳喳的說起燈市上的熱鬧,宇兒羨慕得緊,他從來沒去趕過廟會。更別提看花燈了。
但是他也知道廟會人多,孃親帶著他們兩個沒法去,便忍者不說。藍怡瞧著他羨慕又懂事的眼神有些心疼,便想著不如帶他去瞧瞧,至於寶寶,則暫託給李氏照料。
李氏是個虔誠的,正月十四時便騎著毛驢到縣城邊的廟裡給佛祖燒香。至於廟會李氏是沒興致逛的。人多擁擠吵鬧,李氏上了年紀,自然不想去湊這個熱鬧。
藍怡帶著兩個孩子過去時。李氏十分贊同她帶孩子去。
“去吧。早該帶孩子們出去看看,今兒你三弟兩口子也去,你們幾個一塊,來回也好有個照應。不急著回來,孩子們有我呢。”李氏滿口答應。今日林喜夫妻帶著兩個孩子回了孃家,所以她這裡還是有空看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