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下雨天便坐在炕上玩彈弓和石子,或是跟著藍怡到溫室裡玩。因為還沒有到上凍的時候,藍怡只在北牆的土炕裡燒著木柴,溫度還算舒適,這裡成了宇兒和寶寶兩個最喜歡的地方。
前幾日六子過來給藍怡帶回春蘭和春草給兩個孩子做的棉鞋、外衫和褲子。棉鞋也是千層底,衣服是用厚實的青藍色棉布做的,襯裡是白色細綢,薄薄地夾了一層棉花,外衫的對襟和袖口和褲子的褲腳都繡了花邊,漂亮又不扎眼,農家孩子也能穿著出門,藍怡對二人的用心很是感激。
對比自己做的只能算是棉襖的臃腫衣服,她甚是慚愧,決定去找陳氏學做衣服,繡花也要學,權當打發冬日的無聊。
這場秋雨後,天氣越發冷了。這段時日,王林遠開始跟著跟著王掌櫃父子忙活著尋找合適的地點開油坊和安排人員的事情,頻繁出入縣城。林遠捨不得坐牛車,再說這去往縣城的牛車也只在縣城集市之日才有,所以多數時候他都是步行來回,藍怡便讓他騎著毛驢,這樣能節約不少時間和體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毛驢這半年過得十分滋潤,草料豐富幹活不多,隔三差五的藍怡還給它給刷毛。所以這小毛驢躥高了不少,背部到了藍怡的下巴。其實,藍怡覺得自己也長高了一節的,只是沒驢子長得快罷了。
從王林遠那裡,藍怡也瞭解了大周油坊的一些基本榨油發方法。油坊榨油時先將油菜籽曬乾炒熟,再裝進豎著的粗管內,粗管是用木頭或青銅製成,下邊是帶有凹槽的石頭。榨油時用木頭或石塊在粗管上端壓砸,把菜籽壓碎出油。壓砸菜籽的石頭或木樁,車輪加槓桿原理推動,人力或水力,還有牲畜拉動的都有。
這種傳統的壓榨方法藍怡在現代也見到過,所以並不算陌生。至於牡丹脫殼的方法,王林遠只說帶有凹槽的石蘑應是能用的,夏順請了工匠正在秘密研製。
小雪節氣後氣溫將至冰點以下,隨著天氣轉冷,水開始結冰,大地也開始上凍了。藍怡將溫室的三面土炕都燒了起來,自己和孩子睡覺的土炕也填了柴燒著,吃飯的地點也由廚房搬到了炕桌上。
習慣了暖氣和空調的藍怡比較怕冷,現在已穿上薄襖外面套上棉坎肩,兩個孩子倒禁凍些,只穿著薄棉衣褲套了外衫褲子,小手摸著都比藍怡的暖和很多。
在屋內待著時,藍怡多是教導兩個孩子背詩識字。現在教導兩個孩子用的成語和詩詞故事等,藍怡選的都是歷史發生轉折之前的,在周朝典籍上能尋到,只是在講解故事時她時常給兩個孩子灌輸一些更有價值的觀點和思考問題的方法,引導他們去思考。
當然,為了增加兩個孩子的學習興趣,藍怡選的詩詞多是比較應景且朗朗上口的。例如現在雖是百草蕭條,大青山的半山腰以上的松柏卻是蒼翠挺拔,讓人看到便覺得有種隱隱的希望在,似乎春天也不遠了。
於是乎,藍怡挑《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描寫松柏堅忍不拔的五言律詩教宇兒和寶寶背誦: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宇兒記憶力很好,只教了三四遍就背了下來,高高興興地一遍遍揹著。總算替代了那首不離口的《豬之歌》。寶寶喜模仿宇兒,雖還吐字不清,卻也能跟著哥哥讀出幾個字。
藍怡教的上心,兩個孩子也學得起勁,日子便在這般的忙碌和教學中,慢慢滑過。當藍怡覺得如此甚好之時,兩個孩子卻漸漸不安於室了。
喜歡穿越之寡婦丫鬟請大家收藏:()穿越之寡婦丫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