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寶蓮如果能順利出嫁,長輩們冤枉也就可以洗清。”
紫芳附合著曾秀慧,但說的和姐姐的語氣一樣的苦。
以曾家現在的狀況,鎮西侯除非他傻,否則是不會收留寶蓮的。
接下來的路上,姐妹雖不時的說著話,卻都心事重重。
.....
知道曾家今天離京,楊歡姍特意出京遊玩了一天,到晚上回來,派出去盯梢的人回話。
曾家不是有名的人物,讓流放不會引起轟動,盯梢的人並不能藉著人流而靠近。
曾家的人老老小小几十個,包括城外田莊讓收回後無處可去的家人,圍在監獄的外面等上路,盯梢的人也沒能擠進去。
有些事情他就沒能弄明白,只是實話實回。
“曾家三房的姑娘自己坐著一輛車,帶著一個丫頭,和一個老頭趕車,先出的京,曾家二房的姑娘沒有走,他家的大姑奶奶嫁在京裡,帶著二姑娘回家去了。”
楊歡姍杏眼圓睜,注意力全在曾紫芳身上。
她的父母都走,為什麼她不走?猛然間醒悟,她是在等謝世子回來。
這樣的一想,楊歡姍就不去關注曾家三房的姑娘,說不定曾三姑娘是給家裡人打前站的呢?
誰叫曾家沒有兒子呢?
她喃喃地道:“她為什麼不走呢?”
反覆好幾聲,回話的人聽到,有他自己的猜測,殷勤地道:“說不定是怕流放的地方苦,所以留下來投靠親戚。”
回話的人也這樣猜測曾寶蓮,她有一個家人一個丫頭護著,應該也是投奔親戚處安身去了。
曾家大姑奶奶上有公婆,想來沒辦法同時收留兩個姐妹。
楊歡姍揮揮手,讓回話的人退下去,她反覆的想著,越覺得自己想的對。
有先入為主的認為謝世子是匆忙回家請父母定親事,後面認為紫芳等謝世子就不奇怪。
至於中間有換嫁的事情,楊歡姍打發去曾家偷聽的人認不清曾二爺和曾三爺之分,也就沒能打聽太清楚。
就算她打聽清楚了,就更知道原本謝家定的,應該是紫芳,曾家如今遭災,紫芳去不成平王府,再來將就謝世子也有可能。
楊歡姍冷笑:“我還在京裡呢,就不會答應你們壞我姐姐的親事。”
她全心全意的打聽曾秀慧的婆家,推敲怎麼讓紫芳嫁不成謝家,自然的忽略曾寶蓮,十幾天後,曾寶蓮已出京城方圓。
.....
就要秋天,白天上路豔陽高照,點點黃菊有所表露,如果沒有心事,看上去愜意之極。
風吹起車簾帶著爽快,時常的能把滿心的鬱悶攆走,曾寶蓮在這好心情時總默默祝願,願長輩們早早能回家,願舊宅早早能歸還。
這種時候她其實尷尬,以她來看,想要長輩們早早回家,只能是鎮西侯府出手相助,如果鎮西侯府相助了,那她豈不是為自己祈禱姻緣?
而讓她不祈禱呢,她又怎麼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