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五。
秋風習習,天氣涼爽。
趙頊身穿月白色長衫,走在汴京城南門大街上。
南門大街依舊擁擠,車輛行人,熙熙攘攘,空氣中瀰漫著牛糞、馬糞與驢糞綜合在一起的氣味兒。
目前朝廷能做的,就是加大梳理力度,儘可能避免道路堵塞和商販爭吵的情況出現。
規劃的那個超級市場,汴京匯,到年底才能夠正式完工,到那時,汴京的街道便不會如此擁擠了。
這時。
趙頊突然看到數個五六歲的孩子在街頭奔跑,不由得想起前兩日司馬光呈上的關於百姓書館和百姓學堂的奏疏。
趙頊下令建造的惠民圖書館和免費學堂,現在統一命名為百姓書館和百姓學堂。
不同書館與學堂,以建造的順序區分。
比如汴京第八個建造的百姓學堂,便命名為百姓學堂·八號,為了方便,也簡稱為八號學堂。
根據司馬光的彙報,當下汴京共有百姓書館四十二座,每座藏書三千冊以上,百姓花費五文錢,便能夠借閱一個月,而在百姓書館內閱讀,則是完全免費的。
百姓學堂共計五十四座,每個學堂中都至少有四個房間,每個房間容納學生約四十人。
且還在陸續建造中。
司馬光也彙報了當下存在的一些問題。
百姓書館的問題不算大,都是一些書籍損壞丟失的小問題。
但百姓學堂的問題較大。
比如學生不願學習、先生難找,多個年齡層混在一起,甚至還有父母就是為了將孩子送來讓先生照看等問題。
趙頊是打算將百姓書館和百姓學堂進行全國化推廣的。
而今汴京存在的問題,各地州府必然更嚴重,故而必須要提前解決。
“徐虎,距離這裡最近的百姓學堂在哪裡,朕想去看一看!”趙頊說道。
“前方朝北二百米的甜水巷有一個,應該是十二號學堂。”徐虎說道。
徐虎經常跟著趙頊微服出宮,很多事情都提前做了功課,對汴京的各種情況都非常清楚。
“走,去看看!”
當即,二人便朝著甜水巷走去。
甜水巷位於大相國寺以北約五百米,巷寬約一丈。
因為大相國寺攤販眾多,住在甜水巷的,基本都是一些貧窮的小商小販。
越往裡走,巷子的房屋越密集,不時還有一群四五歲的孩子叫喊著跑過去。
百姓學堂的定位,就是讓貧窮人家的孩子免費讀書。
比較富裕的家庭,不是念一些條件更好的私塾,便是單獨聘請先生,基本不會選擇百姓學堂這種條件相對差一些的地方。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多時,趙頊便來到了十二號學堂的前面。
此學堂佔據著約三處民宅的大小,由一道短牆圍起來,正南方的一個簡陋的木質大門,上書著:百姓學堂·十二號。
而在短牆裡面,則是兩排房屋,共計四個房間。
每個房間,都配備著一名先生,由朝廷為其發放補助。
此刻,正是上課時分,趙頊剛走進院內,便聽到朗朗的讀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