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珍在16日已經返回北京南苑,為政變做準備。
18日一早,袁世凱帶領眾人準備前去北京,隨行的是一個團的官兵負責保護眾人安全,整個第2鎮官兵會在政變發生後馳援北京。
在袁世凱出發的時候早就有密探把袁世凱的行蹤彙報給了攝政王。
攝政王以及張之洞等人知道袁世凱已經出發,向北京方向趕來,頓時就放心了,他們真害怕袁世凱起兵造反,要是真的如此,大清國可是沒有軍隊是北洋新軍的對手,只能靜待滅亡了。
在路上,楊度問:“大人,我們政變不發表一篇檄文嗎?佔領道義的制高點會方便咱們的行動,減少很多阻力。”
袁世凱笑笑後說:“皙子,你想多了,現在有哪個必要嗎?要是發表檄文,會讓他們提前獲得訊息,反而不利於部隊行動,我研究過夏帝國的很多戰例,他們從不玩這些虛的,都是先打,打贏了再宣戰,對日戰爭和對美戰爭都是如此,我們這次也要這麼辦,打贏了再說。”
楊度心想,大人跟著夏帝國學壞了,竟然開始玩這種小手段,以北洋新軍強大的武力,應該堂堂正正的打進北京城。
袁世凱又問:”皙子,卜五來電報了嗎?他到哪裡了?“
”回大人,昨天晚上發來的電報,已經達到天津了,今天應該會與咱們在南苑匯合。“楊度回答道。
袁世凱繼續說道:”皙子,這次我想讓徐世昌擔任政務院總理,你和夏帝國推薦的宋教仁擔任副總理,你感覺如何?“
楊度考慮了一會後說:”大人,卜五本身就擅長政務,在邊疆特區這幾年提高不少,肯定能勝任政務院總理的崗位;宋教仁我知道,在夏帝國擔任過副省長、副外交大臣、省長,來我們這裡擔任副總理應該沒有問題,也能勝任,否則夏帝國也不會推薦他的;至於我,還是不要做副總理的好,畢竟我不擅長政務,我看還是去議會比較好,在議會也能配合大人的工作,並能發揮我的長處,也符合我的性格。“
袁世凱聽楊度如此說,也是一愣,畢竟副總理可是位高權重,楊度竟然主動推辭,不過他理由也很充分,楊度擅長的是出謀劃策和平衡各方關係,到議會去確實能發揮他的長處,平衡各方利益,省卻自己很大的麻煩,於是就點點頭同意,然後說:”好,那你就去議會擔任議長,那你看誰代替你擔任副總理比較合適呢?“
楊度考慮了一會後說:”大人,有3位參考人選,第一位是我感覺最合適的人選,是周學熙;第二位人選是張一麐;第三位人選是梁士詒。“
袁世凱考慮了一會後說:”張一麐肯定不行,我早就有安排了,至於其他兩位我再考慮一下。“
王士珍的戰術非常簡單,就是圍三缺一,由駐紮南苑的第3鎮官兵負責進攻南城牆上的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其中以進攻左安門和右安門為主,永定門只是封鎖起來,禁止出人;駐守通州的第4鎮官兵負責進攻東城的東便門和廣渠門,北城牆上的德勝門和安定門,第4鎮只負責圍,佯攻即可。
留著西城門,方便大清貴胄逃跑,只要他們逃出北京城,則再無他們的生存之地;而且要是他們逃跑了,就會完好無損的接收北京城,不至於讓這座千年古城遭受炮火的毀壞。
要是他們不逃跑,則等從保定趕來的第2鎮官兵到達之後,負責進攻西城牆上的廣安門和西便門。
這樣外城7門全部被封鎖,切斷北京同外部的聯絡。
等全部佔領外城7門之後,再派兵包圍內城其它7門。
王士珍的想法是,爭取在內城、皇朝和宮內不發生戰鬥,威逼他們投降,完好無損的接收北京內城;相信只要他們知道邊疆9鎮官兵入關,再加上江南諸省被佔領,在斷水斷糧的情況下,北京內城的滿人不會堅持太久就會投降。
18日上午9時,駐守南苑和通州的兩鎮官兵,在軍官的帶領下分隊開出軍營,奔向各自預定目標,旨在推翻大清朝廷的政變正式拉開。
兩處北洋新軍的異動,以最快的時間被彙報給了攝政王,張之洞、趙爾巽、世續等人很快也知道了。不過這個時候他們還不認為袁世凱會造反,立刻命人與袁世凱聯絡,不過袁世凱在前往北京的途中,根本聯絡不上。
攝政王非常惱火,連續打碎了幾個珍貴的花瓶,沒好氣的說:“你們看看,這就是你們說的忠臣?沒有命令竟然敢私自調兵?要是按照我的命令將其格殺的話也不會有今日之禍。”
張之洞說:“王爺,現在事情猶未可知,還是慢慢等待確切訊息。”
攝政王不理張之洞,喊了聲:”鐵良!“
鐵良忙向前一步說:“王爺有什麼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