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皇宮之中,響鞭抽動,玉鐘敲擊,厚重之聲響徹深宮之中。
在象徵著雲國至高無上的皇權的宣政殿中,朝中百官俯首叩拜,聆聽聖訊。
馮保手持聖旨,稍顯尖銳之聲,在宣政大殿之中響起。
“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大雲皇帝詔曰:
世有萬古不易之常經,無一成不變之治法。伊古以來,代有興革。即我朝列祖列宗,因時立制,屢有異同。自我大雲太祖建國稱制至今,已有六百載。三公九卿之制,愈顯積弊,公事以文牘相往來而毫無實際,人才以資格相限制而日見消磨。
朕當概行除舊,執中以御,擇善而從。廢三公之制,立九品之制,分正、從十八級,文武並同。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掌國中要事。御史臺掌監察之權,大理寺主理司法……
欽此!”
朝中設六部、御史臺、大理寺。軍事之上設五軍都督府,與兵部共掌兵事。地方之上,撤刺史之職,設三司分掌行政、司法、軍事。
發展千年,明清時期為代表,封建社會最為完善,皇權巔峰產物的政治制度,直接被蕭承拿來套用。
這一篇聖旨下達,直接便將雲國建國以來六百年的制度,盡數改變。往昔雲國,朝中三公九卿為尊,地方刺史太守為首的政治格局,自此消失。
但此時朝中百官,一個個卻是依舊畢恭畢敬,雖驚訝於當今陛下之大手筆,卻也並太過措手不及。
這道聖旨,其實並非那麼突然。自蕭承掌權之後,重新整頓了尚書檯,設立了職責更加完善的諸曹官職。這一切,都是在為如今做準備。
尚書令曲誠,因治家不嚴,致使如此大錯,此時已然辭去了尚書令之職。蕭承趁此時機,直接將尚書檯職權,拆分給六部、內閣。
地方之上,北境刺史沈睿廣因事情敗露,已然被東廠拿下,革職送入大獄之中等候查辦。
刺史本只掌監察之權,但又與御史不同,需長期駐守當地。地方官府無力抗衡,便逐漸導致刺史權勢愈發大了起來。
趁此機會,蕭承亦是發作,撤去刺史,設三司分掌職權。
還有建昌府的那些邊軍出身的官員,趙禹立功心切,手段酷烈,嚴刑拷打之下,案件很快便水落石出。
直接供出了邊軍出身的官員私下結黨營私,推府、各地縣尉、郡兵都尉等一應官吏,執掌各地暴力衙門,掌握著地方兵馬、差役的排程職權,這才如此膽大包天,敢視朝廷法度於無物。
若是有朝一日起了大逆之心,顯而易見是無人可制!
至此,節制排程雲國各處的邊軍、郡兵、地方駐兵的五軍都督府,也應運而生。
此番種種,使得百官沒有抗拒的藉口。
而在蕭承日漸深沉的皇威威懾之下,百官心驚膽戰,也沒有反對的勇氣。
最重要的是,他們也沒有反對的必要。因為一應利益相關者,敢於違抗當今陛下的人,早就被掃入了塵埃之中。
剩下的百官,更期望一切落定,朝中機構衙門不再變動,這樣他們反而會安心了下來。
聖旨唸完,一眾百官當即叩首行禮,齊聲喝道: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之聲,響徹在皇宮上方,驚起一眾鳥雀。
此時,在常人難以看到的視線之中,龐大的氣運之力自宣政殿上冉冉升起,融入天空之上的七彩祥雲之中。
此刻這浩蕩國運,便如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祥雲綿延無垠,社稷氣頓成龍虎,一個個祥瑞珍獸的異象就此凝聚,盡顯神異。
與此同時,半截遍佈金色龍鱗的身軀於雲霧之中翻湧,旋即隱去。片刻之後,又顯露一截金色龍身。若隱若現的鱗爪長鬚,格外凝實。
淡淡雲霧之後,一雙金色的龍瞳凝實下方。轉動之間,頗為靈動,一眼望去根本就不是什麼虛影異象,宛若當真有了靈智。
金手指面板之上,隨之出現一行字型。
【技能“天命昭昭”效果觸發,武力值+5,體力值上限+5,健康值上限+5,名臣率+1】
端坐在龍椅之上的蕭承身軀一動,露出驚喜之意。
這玩意,合著還有這個效果啊!
身穿綠色七品官服的劉伯溫,徑直來到中慶城中的一處高樓頂端之上,便看到數道身影早已等候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