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流傳後宮爭鬥,總是些陰謀詭計,相互算計。但這雲國後宮之中,似乎是有些不對勁。妃嬪之間,相互攀比著為國家舉薦人才的數量,這怎麼看怎麼怪異啊!
所以,我要不要也……
邊流韻此時,忽然陷入沉思之中。
有時候,內卷就是這麼開始的!
中慶城外的官道之上,千餘精銳士卒列作軍陣,緩緩前行。軍陣之中,樹立著“陶”字大旗,以及象徵著當朝太尉權勢的符節。
眼前這隊人馬,卻是從石城郡歸來的老太尉陶艾。
老太尉年事已高,所以在此前夏、黎兩國入侵之時,蕭承並未准許其親上戰場。
但這並非是說,老太尉在這次戰爭之中沒有出力。
老太尉軍中小卒出身,一步一步沙場搏殺,而至衛將軍高位。又因老太尉性格,所以在軍中威望甚高。
正是有其坐鎮石城郡,防止邊軍叛亂的同時,排程一切,穩定軍心。便是有他,這才撐到蕭承親自到來,收服邊軍,解除雲國危機。
而今三國和談,邊軍歸心。老太尉畢竟不再年輕,老胳膊老腿的容易出毛病,蕭承便趁著這個時候,調其回京榮養。
此時城門之處,老遠便見一眾禮曹、兵曹官吏,正恭候在城門之處等待。最前方,還有宮中侍者,架著一輛由八匹高大精壯的黑色戰馬,拉著的造型華麗,格外顯眼的金車。
見到老太尉的旗幟,眾人當即上前,列隊出迎對著軍陣最前方,滿頭白髮,身形挺立戰馬之上的陶艾躬身行禮,齊聲喝道:
“奉陛下聖旨,恭迎陶老太尉歸京!”
雖談不上百官相迎,但如今這陣仗,亦是不小,足見蕭承對陶艾這位忠直老臣的敬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從軍之人,本就極為看重榮耀。陶艾如今貴為太尉,官位已至最高,再無追求。而如今看到城門處奉旨迎接的眾多官員,他心中卻還是為之激盪,面色動容。
一旁的宮中侍者,當即上前手捧聖旨上前,朗聲道:
“順天應時,受茲明命,大雲皇帝詔曰:太尉陶艾,花甲之年仍自領兵親往前線,坐鎮軍中穩定軍心,其忠貞之心可表天地。特賜兵車戎輅,玄牡二駟,以示其功!”
兵車戎輅,是指金車大輅。玄牡二駟,便是賜下了八匹黑馬。
這東西,聽起來好像就是送了一輛車,似乎不是很貴重。
但實際上,這待遇,是九錫之中的“車馬”。
九錫這玩意,是九種禮器儀仗,合起來是篡位的前置套餐。前太尉汪曉,身上就有這八種,要不是蕭承翻盤,說不定流程都已經走完了。
不過這東西,單一拿出來,那就是給臣子的賞賜禮遇,算不上太過驚人。
陶艾忙不迭自馬上翻滾下來,跪倒在地聽旨,然後語帶激動,畢恭畢敬地道:
“臣陶艾,謝陛下厚愛!”
宮中侍者可不敢讓這老太尉跪在地上多久,連忙上前將他攙扶起來,恭敬道:
“陛下說過了,老太尉不需跪拜接旨。一路行軍辛勞,陛下準太尉先回家休養,再入宮覲見。”
陶艾聞言,當即搖頭,道:
“豈敢讓陛下等候?我這便進宮謝恩!”
宮中侍者見陶艾堅持入宮覲見,也不好阻止,只得道:
“那便請太尉跟奴婢一起吧!”
陶艾當即囑咐身邊副將,帶領軍隊入駐早就備好的軍營之中,自己則在宮中侍者的帶領之下,朝宮中而去。
而就在陶艾帶回來的大軍之中,數十名沒有身穿鎧甲,但舉止進退之間,盡顯軍伍之氣的兵家弟子,正簇擁著一名中年人。
中年人抬頭望向皇宮之中,感受著手中兵主印傳來的悸動,心中激動不已。
“兵主印有反應了!我兵家崛起,果然便印在雲國之中!”
一眾兵家弟子,當即齊聲喝道:
“恭賀兵主!”
喜歡太宗皇帝成長計劃請大家收藏:()太宗皇帝成長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