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歲元祚,吉日惟良。
正月初一早晨天剛亮,百官要早早齊集在宣政殿廣場前。
廣場上鑾駕儀仗盡數打出,旗幡隨風翻飛。巍峨壯麗的雲國皇宮之中,到處張燈結綵,堂皇大氣之中又透著喜慶。
岐王看了看四周,微微嘆氣一聲,無奈道:
“本以為這次出使雲國,便能借機逃了宮中新年時那繁瑣的禮節呢。沒成想,到了雲國這邊還是一個德行!”
使團副使馮處聞言,輕笑一聲,開玩笑地道:
“雲國國制,亦是承襲中原,和金陵城那邊自然沒有多少的差距……不過若是非要說的話,殿下今年,總算不要去給後宮之中的一應太妃、妃嬪見禮了,也算是能偷個閒。”
夏國使團雖是外臣,但既然身在雲國,新年這樣重要的節日,自然是要前來拜見的。
嗯,正好將夏國使團的接風宴席,和中午的百官賜宴安排在一起,也算省了一件麻煩事。
岐王沒有接話,反而抬頭看向前方那巍峨聳立,氣勢雄偉的宣政殿,語氣發沉,道:
“若非要本王選,寧願不偷這個閒……”
馮處看了一眼岐王的神色,當即知道失言,閉嘴不再說話。
恰在此時,巳時已至。
午門上當即鳴鐘擊鼓,奏響禮樂。身形高大的禁軍將領一甩響靜鞭,禮官高喊“排班”,雲國百官,緩緩步入宣政殿中,依照各自的品級位置,列隊下跪。
夏國使團乃是外臣,自然也便沒有行大禮,只是恭敬地彎腰行禮,以示尊榮。
蕭承一身黑色冕服,頭戴十二瑬冕冠,腰配怒龍劍,於宮中侍者的簇擁之下,緩步至宣政殿寶座之上。
待蕭承升座之後,在馬敏文辭官之後接任尚書令的曲誠邁步上前,跪捧賀表。禮曹官吏當即上前接過,將這通篇吉祥話的賀表讀完,百官依照舊例,行三跪九叩大禮。
這一套禮節之後,這便算是給皇帝拜完年了。
蕭承端坐龍椅之上,環顧殿中百官一眼,旋即將視線放在殿中最為顯眼的夏國使團身上,開口輕笑道:
“夏國岐王殿下何在?”
岐王眉頭一動,上前一步,微微躬身,不卑不亢道:
“見過雲國皇帝陛下!”
“朕倒是沒想到,夏國使團主使,竟然是岐王殿下!”蕭承一邊說道,一邊打量著岐王。
蕭承看過東廠那邊,蒐集到的有關岐王的情報。
虞昭凌,夏國的十九皇子。母族出身平平,成年之後便在夏國北疆從軍效力,是夏國當代皇子之中,少有的從軍之人。
其人性子,屬於那種出了名的行事跳脫,不講規矩。才能暫時不予評價,但極有魄力。
夏國西南的將門,便是他頂著夏國朝野上下的巨大壓力,直接派兵動手屠滅的。要不然那些將門仍然在的話,如今的夏國西南諸郡百姓,早就該揭竿起義了才是。
和蕭承相比較起來,他對付敵人的種種做派,倒是更像一個穿越者該有的樣子。
而另一邊,岐王也微微抬頭,打量起蕭承來。
饒是他此前早就知曉,但如今真的見到蕭承之時,心中亦是忍不住地驚訝。
岐王眼前的少年天子,雖然一身帝服,氣勢威嚴,但那過於年輕的相貌,還是在告訴他,這位少年天子如今不過十五六歲。
十五六歲的年紀,便已經收拾了有心篡位的權臣,重奪大權。在社稷危難之際御駕親征,連敗夏、黎兩國,挽國勢於將傾。如今,更是藉著數次機會對佛門發作,算是徹底掃清了國中的障礙,自此獨掌乾坤,朝野無人膽敢違逆。
岐王看著蕭承,眼中流露出一絲嚮往。
這就是真正的帝王權勢啊!
蕭承不知道岐王心中的複雜心思,沉吟片刻之後,再次輕笑道:
“往日種種,便翻篇不提了。岐王殿下,合約既定,今後雲、夏兩國,願永結兩國之好,再不生戰亂!”
岐王回過神來,低頭道:
“如雲皇陛下所期望,夏、雲兩國結成姻親,自當親如一家,不生隔閡糾紛。”
一眾百官,便是夏國使團,此時都齊聲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