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蕭承說出自己意欲親自前往邕州邊軍大營的決定之後,養心殿中,頓時沸反盈天。大臣們別管是真心還是假意,都紛紛站出來勸阻。
“陛下,如此之事,還請三思!”
“如今局勢如此危急,陛下更應該坐鎮京中,排程四方,以御夏國大軍!若是以身犯險,將自身處於亂軍之中,朝野上下又該如何?”
就是連一貫支援蕭承的馬敏文,曲誠等人,也忍不住站了出來,躬身道:
“陛下,軍中刀劍無眼,豈可做白龍魚服之事?”
“還請陛下,邊軍將領心思未知,若是做出什麼大逆不道之事……”
蕭承掃視眾朝臣,沉聲道:
“縱使鎮北將軍程不識領六萬禁軍北上禦敵,但面對夏國大軍,亦是處於劣勢!而且黎朝那邊,見我雲國如此局面,也只怕是蠢蠢欲動。唯有朕親臨邕州,收服邊軍,才有希望解決此次危機。”
這個時候,百官佇列最後,一中年文士突然上前,拱手行禮道:
“陛下,皇帝是國家的治理者。朝野上下,百官黎民的命運,全都依託於陛下,絕不可輕率行動,親身涉入險地!希望陛下珍重天授之姿,肩負朝野之望,不使國內上下危懼。”
蕭承看著中年文士頭頂之上,【輔吳二張】的藍色字型,點了點頭,道:
“張紘?”
張紘聞言,頓時一愣,倒是沒想到,自己今日第一次上朝,皇帝竟然好似是知道自己一般。
他連忙躬身一禮,道:
“新任郎官張紘,拜見陛下!”
蕭承點了點頭,沉聲道:
“朕知道你!你,還有諸卿說的,都有道理。但時局如此,早已不是一句不能以身涉險就能說服朕了!若是朕不行此招,難道坐視夏國大軍打到中慶城嗎?”
當然了,這只是說服百官的藉口罷了。
夏國數萬大軍突入雲國,一夜而下建昌府,聽上去很是唬人。
但在北方諸郡反應過來之後,各地駐兵死守,便沒有那麼好打了!再加上程不識的六萬禁軍,夏國大軍並不佔據優勢,哪有那麼容易打到中慶城?
有著底牌撐腰的蕭承,之所以故意出中慶城,還是為了感業寺裡的那個老和尚。
佛家在雲國的影響力、實力,實在太大了!
同樣身處百官佇列之中的張昭,亦是站了出來,躬身道:
“或許陛下所言,有幾分道理。但京中局勢,複雜不堪,若是陛下不在此坐鎮,恐生大亂!”
張昭話雖然說得雲山霧繞的,但實際上的意思還是很明確的。
陛下啊,您別忘了,這百官心有不軌的多了去了,還有那佛門。你咋心就這麼大呢,還敢出京城?
蕭承站起身來,沉聲道:
“朕意已決,親入邕州之事,不需再議……”
“陛下!”張昭面色剛直,突然大喊一聲。
“陛下,若欲以身犯險,請為國朝考慮,為防萬一,請陛下先行立下傳位詔書!”
張昭所言,頓時讓朝中百官倒吸一口冷氣。一旁的張紘,更是對著他連連使著眼色。
好傢伙,這是哪個愣頭青,不知道今上那狠辣凌厲的手段?說這種話,這是不要命了!
張昭所言,確實是穩妥之策。但要知道,蕭承如今才多大?並沒有子嗣,便是傳位,也只有傳給他那些個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