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桌案上擺著一份從宛城送來的軍報,稱姜維已經率軍東出,兵鋒進入西城郡內。
東三郡崇山峻嶺地勢險阻,如果妥善組織防禦依靠緣山設定的營壘節節抵抗,擋住姜維的大軍數個月不成問題。
但現在的東三郡既無良將也缺兵馬,原先駐紮宛城的陳泰一軍被他和王基兩人分了,陳泰此時又重病在身,一時間魏國西南邊境漏出了偌大的缺口。
姜維的進攻不說勢如破竹,但至少也沒有受到太大的阻撓,短期內拿下西城郡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鍾會不知道司馬昭是怎麼打算的,他想的是若是能夠順利解救田章,自己這一支軍隊最好不要再貿然和關中蜀軍在潼關一帶交戰,抓緊時間養精蓄銳恢復實力才是最重要的。
東三郡的局勢在接下來很可能會發生變化,無論是危險還是機遇,他們都需要手中有可以靈活機動的兵力才能把握應對。
在帳中坐得久了,鍾會反倒有些心神不寧,外頭天色將暮,他去浮橋巡視一番,看看句安的兵馬是不是在認真守橋。
雖然方才帳中議事時,眾人一半的精力都用在瞭如何防守新營一事上,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鍾會越來越覺得姜遠不會前來攻營,理由和自己前幾日不去攻蜀軍的營地一樣。
雙方都是自負謀算的將領,都希望用最小的代價換取勝利,故而看起來兩軍除了打了兩場無關痛癢的斥候戰外沒有別的交鋒,其實他們之間已經在頭腦上隔空博弈了好幾回。
從渡河到斥候戰,再到魏軍立營設伏,鍾會不得不承認前幾輪博弈姜遠幾乎都贏了,但這一次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如果蜀軍不來攻營,那麼他們想要阻止己方救援田章的手段只有一個,那就是摧毀此地的浮橋。
這是新一輪的博弈,也是決定這場沒有意義的戰爭之結局的勝負手。
之所以說沒有意義,是因為鍾會覺得彼此都不可能有機會重創對方,打下去多半會以諸葛亮與司馬懿最後一戰對峙無功而收場。
但他心中隱約有一種預感,這預感正是此時此刻不安的源頭。
姜遠是一個屢次做出出乎意料舉動的人,他幾乎完美繼承了姜維用兵不懼行險的風格,並且在行險的同時可以奇招頻出。
這個世上只有兩種人能成為傳世的名將,一種是得到了君主及國家全方面的支援,以堂堂正正之兵橫掃四海一敗難求,這種人往往是一朝一代的開國功臣。另一種則是一生之中兵行險著不斷,但卻如有天佑神助一般屢屢以弱勝強乃至最後易轉強弱之勢。
如果蜀國最終一統天下,姜維和姜遠會以後一種名將的形式名載青史吧……鍾會站在浮橋東側的橋頭眺望著滾滾黃河,在心中想道。
但這必然要他們作為失敗者和墊腳石,試問誰願意做失敗者和墊腳石?
即便是出身鄙薄靠著軍功和對司馬家的忠誠爬上來的鄧艾都寧願壯烈一死去拼最後一把,何況是他出身潁川名門自詡國士無雙的鐘會?
“來吧姜遠,讓我看看你的本事。”
這是他在漢中時就期待過的對陣,在現實之中比期待來得更早。
喜歡殘漢虎膽請大家收藏:()殘漢虎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