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確切?”鍾會對前來報信的斥候露出了狐疑的目光。
“千真萬確!北面的蜀軍已經渡河,有四五千之眾。”
參軍們在地圖上標出了斥候探得蜀軍渡河的地點,鍾會隨即對著地圖陷入了沉思。
北面的蜀軍是姜遠率領,這個時候主動渡河是想做什麼?難道他就不怕田章從北面突圍跑了嗎?
與田章軍的聯絡被切斷,故而鍾會暫時還不知道迫使田章在北撤半途退回馮翊的主要原因是缺糧而不是受到姜遠的攻擊。
當時姜遠的步軍還沒有趕到,僅靠輕騎截擊田章是不可能將其消滅的,田章只是想要回到馮翊補充糧草罷了。
此時姜遠敢於分兵渡河,也是知道田章軍糧草短缺,根本不可能再往北走。
“鎮西將軍,渡河的蜀軍只有四五千人,這簡直是送到嘴邊的肉。”句安出列請戰道,“不如暫緩渡河,先將這股敵軍消滅。”
他和田章不和已久,對渡河救援一事本就不怎麼上心,此時更希望讓田章拖住閻宇以及河西的蜀軍,己方集中兵力把膽敢渡河的蜀軍先給滅了。
鍾會知道句安的那點心思,不過他並沒有戳破,救不救田章在他看來都是根據能否獲得最大利益來判斷的。
“架設浮橋之計畫不變,著令斥候再探,密切關注渡河蜀軍動向。”鍾會對麾下做出了指示。
斥候說渡河的蜀軍有四五千人,鍾會並沒有完全相信,畢竟斥候不可能進入對方軍營點算人數,只能透過外部的觀察估算,對出色的將領而言軍隊的規模是可以偽裝的。孫臏曾靠減灶之計迷惑了龐涓,姜遠現在也有可能用類似的辦法迷惑自己。
鍾會之所以有這樣的判斷,是因為他在漢中與姜遠有過交戰接觸,認為姜遠即便勇於冒險也不至於白白浪費兵力送死。
渡河的這支蜀軍一旦被圍,處境會被西岸的田章更艱難,所以鍾會猜測這多半是姜遠想要拖延他渡河所佈下的疑兵。
繼續架橋準備渡河接應田章,對北面渡河的蜀軍保持一定的警惕,鍾會認為這麼做就已經足夠了。
即便姜遠真的派了四五千人渡河,難道他敢用這點人主動進攻自己的大軍嗎?
鍾會拍板,無人敢有異議,各自遵令而行。魏軍主力仍在忙於架設浮橋,斥候則接到命令,再度出發對北面渡河的蜀軍進行偵查。
不過,這一次的偵查卻並不順利。
斥候隊沒能成功抵近蜀軍的營寨,在半路就遭到了伏擊損失慘重,不得已只能退回己方大營重整。
鍾會接到底下參軍的報告,得知己方斥候失利,起初並沒有將此放在心上。
他不是那種從底層帶兵一路升上來的將領,雖然專精統御與謀策,卻在短兵相接的細節上不夠敏銳。本著“勝敗乃兵家常事”的心態,鍾會只讓手下負責斥候情報的參軍去處理這件事,並再度向蜀軍營地派出斥候偵查。
未曾想,同樣的劇情再度上演,斥候隊又一次中了蜀軍埋伏,損失比前一次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