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也說道:“諸葛誕所恃,不過是淮南往年的水澇。如今已是秋末,依舊天旱無雨,此乃上天在相助大將軍。正所謂天予弗取反受其咎,大將軍切不可虎頭蛇尾三心二意。我料姜維不敢東進,待取諸葛誕項上人頭之後再回師不遲。”
“善,士季此言甚合我意。”司馬昭點頭,“淮南大旱,諸葛誕陰謀成空,可見天命依然在我大魏。”
“天命在大魏,也在大將軍。”賈充諂媚地說道,“除了大將軍,還有何人可以力挽狂瀾?待平定壽春之後,可使人向陛下進諫,進封大將軍為晉公,加九錫。大將軍虛懷如谷,此前擔心德不配位已經數次辭讓,如今有滅諸葛誕之功,足可受此殊榮。”
鍾會也跟著點頭,支援司馬昭在平定壽春之後更進一步,進爵加九錫。
司馬昭聞言大喜,隨後說道:“傳令各軍嚴守營寨,謹防諸葛誕突圍南遁,壽春城中的一兵一卒都不許放跑!”
……
壽春城內,諸葛誕在獨自閉門沉思數日之後,終於想通了。
他破天荒地主動派人把文欽請來,與之商議突圍之事。
文欽見諸葛誕態度轉變,心中雖喜卻也不無憂慮——近來他在城上看到魏軍陣營頻繁調動,南面軍勢日漸厚重,只怕是已經開始提防他們突圍了。
突圍的最佳時機已經錯過了……
但這也不能完全怪罪諸葛誕,因為全懌全端的投降完全出乎他和唐諮的預料,東吳內部的紛擾究竟演變到了什麼地步他們也不太清楚,也許全氏兄弟二人的投敵只是這場內亂的冰山一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諸葛誕一旦想通事情行動起來就雷厲風行,找來文欽開門見山談了自己認為不能再坐困壽春乾等已經不可能出現的水澇和援軍,請文欽提供他當年逃亡東吳的經驗。
文欽也不避諱自己投降東吳的這段舊事,將自己入吳所行的道路向諸葛誕和盤托出以供其參考。
兩人商議半日,決定事不宜遲,立即動員城中的兵馬準備突圍事宜。
由於城中的淮南軍多半有思鄉情緒,對響應諸葛誕突圍南下東吳的號召表現得並不積極,文欽和唐諮遂決定以麾下吳軍為前鋒,東吳將士們對於打回江東的熱情還是很高的。
兩日之後,諸葛誕於凌晨開啟壽春城南門,由文欽和唐諮作為前鋒率兩萬東吳軍先行出城攻向南門外的魏軍營寨。諸葛誕率領四萬精銳作為第二梯隊,緊隨吳軍行動。
但城外的魏軍早有準備,壽春城突圍開始時,文欽和唐諮率領的東吳前鋒便在魏軍營寨受到了極強的阻擊,魏軍的其餘將領也反應迅速,王基、州泰、石苞三路人馬從西面殺來,陳騫、鍾毓、宋均亦從北面馳援,魏軍的兵力很快達到了壽春突圍軍的兩倍之上。
腹背受敵、多面圍攻,加上魏軍騎兵犀利,諸葛誕和文欽難以突破魏軍陣營,最終大敗退回壽春城,敗退之時不少淮南軍士兵向魏軍投降,諸葛誕帶出城的四萬精銳只有數千人退回城中,甚至比又打頭陣又殿後的東吳軍損失還大。
“諸葛誕已經窮途末路了,恭喜大將軍。”鍾會對司馬昭拍馬屁道,“臣這就草擬捷報,送去項縣給陛下,也好讓陛下寬寬心。”
喜歡殘漢虎膽請大家收藏:()殘漢虎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