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笑了笑:“大將軍已經兩番辭讓劍履上殿和贊拜不名,辭讓九錫,您的謙卑和恭謹天下人都有目共睹,陛下又豈能不知道呢?只是古往今來,功高震主之人向來無路可選,進則一步登天,退則死無葬身之地。”
“功高震主,父兄二人或許配得上,至於我……”
“討平諸葛誕、收回洛陽之後呢?”鍾會又問,“即便沒有奪回洛陽,擊退蜀軍進犯、扼守中原,大將軍也足以擔當大魏之擎天柱石。到那個時候,陛下會更畏懼、忌憚大將軍。終有一日……”
鍾會沒有說下去,用意味深長的笑掩飾了自己心中大逆不道的想法。
但司馬昭已經明白了。
終有一日,他和曹髦的關係會變得再也沒有迴旋的餘地,進而圖窮匕見、劍拔弩張。
進一步便是天下,退一步乃無底之淵,所謂無路可選,就是逼著他往前。
……
淮南魏軍之中的君臣離心並沒有影響到全軍計程車氣和戰力,因為曹髦根本就沒有指揮大軍的權力。
司馬昭每次面君都是返回後方的項縣,軍中的將士們也完全不知道大將軍與皇帝之間的矛盾,見大將軍頻繁面君,還以為君臣關係融洽,時常相聚商議討伐諸葛誕的策略。
但壽春城中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文欽和諸葛誕早年本就關係極差,壽春城中的三萬吳軍也一直沒能和諸葛誕麾下的淮南軍同心同德。在前期的外圍防禦戰中,淮南軍依照諸葛誕的指示對吳軍見死不救,此舉已經引起了全懌和唐諮等東吳將領的不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在壽春城中擔起居中調和兩方矛盾之責的人,竟然是文欽。
淮南軍的將士對文欽倒是還算信得過,在文欽的努力之下,吳軍和諸葛誕的部屬好歹沒有在城內發生摩擦,總體上還能維持統一聽從諸葛誕的指揮。
而且隨著圍城時間的推移,城中開始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遠離家鄉渡江北來援救壽春的東吳將士反倒意志堅定,哪怕孫綝、朱異的主力被打退再無動靜,他們也對堅守壽春對抗魏軍充滿信心。反倒是諸葛誕麾下的軍隊之中有不少人已經對前途感到絕望,私底下開始思考自己的退路。
文欽經常往來於兩軍之中,是整個壽春城內最能感覺到這種氛圍差異的人,出於好意他向諸葛誕提醒了此事,但諸葛誕卻並沒有用心去整頓這些動搖軍心的人。
諸葛誕現在已經陷入了一種魔怔般的幻想之中,他堅信壽春是一定會迎來暴雨的,因為根據他的經驗,往年淮南地區年年都有淫雨霏霏的季節,不可能今年沒有。
只要下雨,司馬昭的大軍一定會難以堅持從而撤退的,到時候自己伺機反攻,當可以最小的代價獲得全勝。
然而東吳一方的將領卻在思考,如果拖到秋天結束,是否就意味著今年不會有雨季到來了?
城中的糧食正在日漸減少,壽春二十餘萬軍民每天都在消耗糧食,而且今年他們沒有獲得任何的收成。
除非東吳能夠在冬季之前打出一條通道把糧食運進壽春,否則按眼下這個糧食消耗的速度,他們將在年末或者下一年年初開始斷糧,到時候這座城將重新上演春秋戰國時代圍城戰圍到最後城內人吃人的慘劇。
趁著眼下東吳將士士氣可用,與諸葛誕合力突圍撤往江東儲存實力是否是更好的選擇呢?文欽已經開始在心中衡量這麼做的風險和得失。
喜歡殘漢虎膽請大家收藏:()殘漢虎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