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遠駐軍鄭縣,調了兩支騎軍百人隊由投降的官吏引路,分別前往馮翊和上洛兩地招降,並往潼關方向派出斥候偵察敵情。
鄭縣城中已經不剩多少百姓,六成人口都提前跑掉了,縣令和一部分捨不得家產的地主豪紳還留在城中,手下掌控著幾百名家丁護院。
漢軍搜檢了城中的府庫,庫中空空如也,一無所獲。
姜遠把縣令和隨從官吏喊來,向其詢問道:“何處有糧食可取用?你們留下來的這些人吃什麼?”
縣令與左右相顧為難,說道:“將軍,你們已經攻取長安了,難道還要到我們這小地方來找糧食嗎?”
姜遠笑了笑:“誰告訴你們長安已經被攻下了?大軍在還圍著呢。”
“啊……”鄭縣的官吏們露出了吃驚的表情。
“怎麼?難道你們是以為長安已經被我軍拿下,這才匆匆投降的?”姜遠看到這些人眼中有後悔的意思,但現在已經無所謂了,以鄭縣的城防和守衛力量,根本擋不住他們。
這些人之所以有這種表情,多半是擔心漢軍沒能拿下長安,到時候魏軍反撲他們這些人就要被治以叛國投敵之罪了。
“怎麼,怕了?”姜遠掃了他們一眼,語氣冷了下來:“知道怕了,就盡力協助我們打贏這一仗吧。長安被十萬大軍圍困,司馬孚已是甕中之鱉,他跑不了的。”
這時有人說道:“潼關應該有積蓄的糧食。”
“真的?”
“此前小人曾奉命把庫中糧食運往洛陽,經過潼關時應守將要求,留下了一半以充軍實。”那人對姜遠回答道。
姜遠於是讓縣令帶著其他人都退下,只留下那個去過潼關的人單獨打聽潼關的情況。
然而對於潼關有多少魏軍把守,那傢伙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在姜遠的要求下憑著記憶畫出了潼關內部部分通道、倉庫和屯兵所的圖示。
“將軍,小人真的只知道這麼多了……”
“好,你下去吧。”姜遠本來也沒指望從他一個鄭縣糧庫小吏身上能夠摸清潼關的虛實。
“謝將軍……謝將軍……”那人如蒙大赦一般磕頭告謝。
姜遠在鄭縣等到第二日,前往馮翊和上洛兩處的人馬都回來了,也帶回了那兩地的魏國官吏。
馮翊和上洛的情況與鄭縣差不多,沒有魏軍駐守,府庫也一早就搬空了,見漢軍到來兩地的長官也不出意外選擇了出降。
兵不血刃平定長安東面三座城池,此行的任務可以說已經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便只有潼關了。
派往潼關偵察的斥候也於當天下午返回,向姜遠報告潼關確實有魏軍防守,而且似乎兵力不少。
這不算什麼意料之外的事,潼關對魏軍而言是一處不可能主動放棄的重要關隘,相信司馬孚也一定有過萬一長安失守便以殘部退據潼關的打算。
“傳令全軍,明日進軍潼關。”
管他有多少守軍,他軍令狀都立了,怎麼也得啃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