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解?”
“南中就是對策。”姜遠肯定地說道,“南中有益州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且土地遼闊物產豐富,尚有很大的潛力沒被挖掘。只要儘可能地使南中物盡其用人盡其力,我們就有本錢在東吳蠢蠢欲動時開闢第三座戰場。”
霍弋的眼中閃過難以置信的驚訝。
第三座戰場,顯然就是姜遠方才所說的透過建設的商路驛站這些便利向東吳交州運送兵力和物資,突襲吳軍防守較為薄弱的南方。
這確實不失為一個反制東吳背盟的好手段,不過前提是漢軍在南中地區也保持有一定的實力,且不能影響到關中和荊州兩處北伐的重點戰場。
看到霍弋陷入呆滯思考的狀態,姜遠便知道自己所說的東西已經打動了他。這位南中都督並非庸碌之輩,看起來他同樣也想在南中為國家做出一番貢獻。
能和這樣的人共事,即便擺在面前的困難再多,姜遠也有信心去一一破解。
雖然這個關於爭奪天下的設想在現在看起來有些遠——屬於季漢的荊州八字還沒一撇呢。
不過在經歷了收復隴右和涼州之後,姜遠認為實現他的戰略意圖其實也並不是非常難,有的時候只需要一個機會。
古往今來很多人都喜歡把自己的壯志未酬歸咎於上天沒有給足夠的機會,然而事實上存在的機會並不少,缺的只是能將其把握住的英雄豪傑。
東吳自諸葛恪身亡之後政局風波不斷幾經跌宕,至今仍然沒有緩和內部矛盾,這樣的一個政權面對有心虎視的敵人,露出的破綻難道還會少嗎?
……
延熙二十年,東吳太平二年。
吳主孫亮以十五歲之幼弱之軀親政,選軍戶子弟十五歲至十八歲之間少年郎三千餘人,命朝中大將子嗣之中有勇力者為將帥,統領這批少年軍在皇宮囿院練兵習武。
大將軍孫綝對此感到不安,私下裡遣宮中心腹之人替他向皇帝試探詢問其用意。
孫亮答曰:“朕的先人都驍勇尚武,先帝能征戰射虎,這是我孫氏的家風。朕建立這支軍隊便是希望和他們一同成長,如今天下不定,願我江東子弟人人都有勇氣持刀握劍。”
孫綝聽到這番回答之後,雖未能從中揣度出皇帝有培植親信對付自己之意,但私底下仍然疑心重重。
他又想起從兄孫峻在宴席間斬殺諸葛恪之事,每次奉詔入宮面君都在衣下穿護身甲冑,且帶大量甲士隨行護衛。
幼君與權臣之間的嫌隙日益加重,似乎只欠一個將其引燃的火星。
喜歡殘漢虎膽請大家收藏:()殘漢虎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