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弋的提醒讓姜遠意識到自己如果在邊境貿然行事很可能會引起東吳的敏感和猜忌,對眼下結盟抗魏的大環境殊為不利。
況且與東吳交州刺史商量開通商路之事他們也無權擅自做主,需要上報成都等候朝廷的定奪。
“霍將軍所言甚是……看來此事不能操之過急。”姜遠經過一番思索之後說道,“不如我先上表朝廷,再設法知會東吳交州刺史,然後再實際施行。”
霍弋點頭:“如此最為穩妥。其實只要朝廷方面答應,此事便可著手推進,東吳方面倒還好說。等到商路修建完備之後,獲利是雙向的。既是共利之事,我們也問心無愧,儘管坦蕩去做。”
姜遠猶豫了一下,試探著問道:“那……若是我修建商路的動機其實並不純粹呢?”
霍弋為之一愣,過了半晌才反應過來,領會到了他話語背後的隱意。
“姜將軍,莫非你是想……”出於自身的謹慎,霍弋沒有把話說下去。
“早晚會用得上的。”姜遠對霍弋並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
如果志在一統天下,那麼與東吳交戰必然不可避免。從地理上看他們處於長江上游,有著順江而下進攻的天然優勢,但考慮到吳軍水戰精熟,倘若無法取得長江的水權,那麼沿江進攻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巴丘一帶地形複雜,夷陵之敗的教訓歷歷在目,江陵城也是座極其難攻的堅城,相比之下從南線進攻可以避開吳軍重兵防守的荊州地區,也不失為一種出奇制勝的選擇。
“眼下魏賊尚未垮臺,姜將軍已經開始在想之後的事了嗎?”霍弋笑了笑。
“當初還未打下隴右時,我在平西城看到了漢水水寨舊址,就曾想過東征之事。”姜遠坦白地說道。
“攻取上庸、魏興和新城三郡嗎?”
“不錯。”姜遠點頭,“但只取東三郡,對漢中防禦和大漢整體的局勢而言形如雞肋。東三郡最大的價值還是在於能使川中與荊州緊密相連。”
霍弋明白了他的意思:“所以東征成功取得三郡之後,下一步就是要想辦法重奪荊州,如此一來,和東吳勢必兵戎相見。”
“而且很可能會是傾國之力的決戰,就像先帝當年伐吳一樣。”姜遠說。
霍弋對此深以為然,荊州橫鎖長江,進可問鼎中原,退可保守江南半壁,其戰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我軍而言,荊州是實現丞相隆中之策的必要基石。從隴右進攻關中,沿途有長安、潼關、武關數座易守難攻的要塞,魏軍必全力防堵以阻我軍入主中原。”姜遠進一步說出自己腦海中所預想到的未來局勢,“若能在荊州開闢第二處戰場,從荊州北上威脅中原許昌,則可迫使曹魏分兵兼顧。”
“沒想到你竟然想要重新實現丞相給先帝謀劃的佈局……只是如今時過境遷,我們不但丟掉了荊州,夷陵之戰後也損失了東面的大片土地。”霍弋輕輕嘆了口氣,“失去的土地要重新奪回來是很不容易的。”
“雖然時過境遷,但丞相的佈局依舊可用,只是其中有一點疏漏。”
“丞相的疏漏?”
“丞相在給先帝謀定這套奪取天下的佈局時,一定沒有充分考慮過東吳的動向。不過當時他尚未出仕,對局勢的判斷有所偏差也是難免的。”姜遠說道,“在來南中之前,我也沒有想到應該如何應對東吳可能的偷襲,不過現在已經有些頭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