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父,洮西之戰魏軍確實損失慘重,但其國力強盛兵源充足,這點損失很快就會被填平。”姜遠說道,“鄧艾治軍嚴明,王經留下來的殘部原本就是精銳之師。如今軍中輕寇之風日厚,長此以往恐成禍患。”
“正是因為敵軍恢復得很快,所以我們才要儘快展開新的攻勢。”姜維說道,“洮西大勝讓朝中的不少人看到了北伐的希望,但他們還是太過保守了,竟有不少人勸我效仿丞相用兩三年的時間準備新的征伐。這些人只看到丞相運籌帷幄治軍經國的有條不紊,卻看不到如今敵我之間強弱形勢的變化。”
這一點姜遠深感認同,諸葛亮時代季漢和魏國的實力尚未有今日之懸殊,然而數十年過去曹魏已經基本完成了內部的整合,天下九州魏得其六,這本身就是持久戰的天然優勢。
如果還像諸葛亮北伐時那樣一次征戰修整兩三年,那麼永遠也無法重創魏軍,只是徒勞消耗自己。
姜維繼續說道:“我已經上奏天子,準備用半年的時間完成三件事。”
“不知是哪三件事?”姜遠心頭一跳,暗道不會是拿下隴右、隔絕涼州、威服羌氐吧?這步子邁的也太大了點。
“造船、擴軍、屯田。”
姜維的答案聽起來十分務實,和姜遠天馬行空的想象完全不同。
造船是為了便於從洮河北上,依託黃河、渭水水系進行作戰。擴軍和屯田是互補的兩步長久戰略,增加士兵就需要更多的糧食,而屯田也需要更多的人手,玩這一套對面狄道城裡的鄧艾是行家裡手,不過漢軍也從俘虜的魏軍士兵那裡汲取到了足夠的經驗。
“去年駐屯赤坂圍的時候,孩兒曾經到過平西城,見到了那裡廢棄的水師營寨……”姜遠喃喃說道,“聽聞恭候蔣琬曾經制定過順漢水東征上庸等地的計劃,只可惜後來不了了之,重建水師也被擱淺了。義父這一次既然想要造船,不知是否應該順勢重建我漢軍水師?”
姜維說道:“此間的河道與漢水不通,我造船隻為能迅速北上趁敵不備。重建水師靡費頗多但用處不大,此議暫且擱下。”
“那若是在漢水重建水師呢?東三郡是相連荊州的通道,丞相為先帝謀劃的兩路北伐之策,必須要有荊州作為支撐。”
“待我軍全取隴右之地後,方可分兵行此事。”姜維沒有覺得義子是在空談妄想,其實他也考慮過這件事。
諸葛亮的文章,他幾乎全部都看過,隆中對的戰略眼光高瞻遠矚,確實是復興漢室的一條大路。
但目前的問題是漢軍需要集中使用兵力在隴右一帶擊敗魏軍,只有取得隴右全域之後,才有分兵行動的可能。
到時候魏軍必然集中大軍前來長安以期與漢軍決戰,而漢軍只需要重複在漢中的做法,依靠隴東地帶的山勢和城池構築防線以部分兵力與魏軍形成對峙之勢,分兵先收取涼州再收復東三郡,即可令魏軍陷入東西難以相顧首尾不能兩全的處境。
“無當飛軍現有多少人?”姜維把話題轉移到了姜遠統領的軍隊上。
“軍中戰士有南中無當軍士兩校兩千人,無前營漢軍軍士一千人,羌騎校尉麾下騎軍一千人。”姜遠回答道。
同時他在心裡奇怪,義父怎麼突然問起了自己軍中的兵馬人員,難道臨時有新的任務?
他想起自己還沒報告讓姜志帶著阿納雅那隊人去報復姚柯回並搶奪馬匹的事情,額頭不禁開始冒汗。
喜歡殘漢虎膽請大家收藏:()殘漢虎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