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了,你們都啞巴了麼?”
見眾人縮首不言,弘光皇帝怒從心頭起,衝著這些文武大臣,厲聲怒喝。
弘光皇帝現在朝堂之上,拉下臉來向這班百無一用的朝臣詢問,其實亦是多有無奈。
因為這幾天,他最為信任的兩名大臣,馬士英已前往浙江,阮大鋮已前往江西,分別去召集各地兵馬,一齊入衛留都。故而現在這朝堂之上,弘光皇帝能問的,也就只剩下這泥塑木雕一般的眾臣了。
不過退一萬步來說,這些人哪怕能力再差,倒也沒有從朝堂悄悄開溜逃走,總算還有一份稀薄的忠心,故而這般一問,也算聊勝於無。
一語問完,下面猶是一片安靜。
弘光皇帝再也忍不住了。
他瞪著一雙魚泡眼,衝著站在班頭的忻城伯趙之龍厲聲大吼:“趙之龍!你有對時局有何看法,速速向朕說來。”
在皇帝的這句威逼下,這忻城伯趙之龍,心下暗歎一聲,只得從朝班中瑟瑟走出,向皇帝叩首而拜。
“陛下,微臣以下,若時局真的難勝,不若……”
他囁嚅了半天,後面的話語,卻是說不出口。
這位忻城伯趙之龍,在這弘光二年,年紀未滿四十,卻有如此勳位,卻是其祖蔭之故。
此人祖上,原本是太祖洪武帝賜封的燕山右衛百戶,因靖難之役中跟著燕王南征北戰,把個建文帝打的投火自盡之後,朱棣按功行賞,趙之龍的先祖因為從龍之功,受封忻城伯,食封千石,從此成為與國同休的勳舊。
崇禎年間,趙之龍被任命為總督京營戎政的要職,留都的安危盡在此人手中。
而弘光皇帝登基之後,雖然趙之龍的權利漸漸被架空,但此人卻依然是堪為開國之臣的重臣,在朝中有舉足輕重的份量,這也是弘光皇帝之所以拿他開門的重要原因。
在聽說建虜的大軍已打揚州之後,忻城伯趙之龍,可謂是心驚肉跳,日夜憂思不已。
他現在弘光皇帝面前,之所以開口難言,實是因為此人,已是心懷鬼胎。
因為趙之龍已經與不少勳舊和閣臣暗中聯絡,眾人已經達成共識,這位弘光帝是福王之後,並非嫡系正統,且望之不似人君,實在沒有必要為這樣的君主去效死。
眾人皆知,現在江北四鎮,三鎮已然完蛋,黃得功部這一鎮亦是殘破不堪,連黃得功本人都是生死未卜,估計業已是凶多吉少。而那江北都督史可法,更是已將揚州及附近州縣居民百姓全部遣散渡江,自己已不知所蹤,可見現在的局面,已是糜爛到了何等程度。
趙之龍等人都可以猜測到,現在清軍若掃滅了江北,那接下來,必定是大軍渡江,直撲京城。那麼在江南之地已然盡失之時,這南京孤城一座,又守多久呢?
故而,眾人商議著,若是大局已不可為,不如一俟清軍渡江,便立即投降新朝,仍可保住家族富貴與功名爵位,倒是一條不錯的選擇呢。
只不過,雖然眾人已然商議定妥,但趙之龍覺得,現在清軍尚未渡江,就立即拋卻官位與前程,從朝廷急急開溜走人,未免也太過急切了些。
畢竟,投降得越晚,才能越把自己賣個好價錢嘛。
趙之龍這話,吞吞吐吐地說了一半,一副嘴裡塞了卵貨的窩囊模樣,弘光皇帝頓是大為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