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郝效忠與陳麟二人,王明開始更關心這項監紀司的制度,在普通士卒之中,會有何反應與影響。
王明原本擔心,監紀司安排入軍中後,可能會在短時間內,那普通士卒亦與將領一樣,會有有牴觸與排擠的情緒。
結果沒想到,監紀司安排下去後,因其負責軍兵的薪金分放,戰功稽核,教習軍士,監視協助將領,報告部隊動態等事,與普通士卒關係十分密切,且由於司長閻應元聰明地造勢宣傳,把監紀司塑造成軍中秩序的維護者和監督者,結果頗受軍兵們的歡迎,其日常訓練出操,倒也是更加盡心盡力。
這般局面,自是令王明心下欣喜不己。
這就是先進位制度帶來的成就。
而士卒能盡心訓練,自然讓郝效忠陳麟等將領為之省心不少,亦使得原來對監巡司懷有疑慮的一眾將領,都慢慢地開始習慣了監紀司的運作方式,並從心裡開始接受這樣的管理方式。
至此,這套由王明建立的全新管理模式,終於有個初步的雛形,並開始順利運作。而隨著監紀司的正式運作,王明下屬軍兵的運作與管理,亦更加井井有條,富有秩序。
在監紀司執行了半個多月後,王明終於完成了剩餘的全部刀盾兵轉化訓練,將他們全部轉化為合格的弩兵,並給每名軍兵,都下發了常勝弩作為制式裝備。
這最後的一部三千名弩兵,自此成為其下的戰兵丙營,由將領陳麟統領。
自此,王明擁有了完整的三營主力弩兵,其手下兵馬,終於全部整備完畢。
現在他的手下,有這九千人的三營主力弩兵,另有六百人近百架的拋石機戰隊,以及三千餘人可以投擲單兵震天雷的輔兵,還有作為貼身護衛與後備突擊的三百名騎兵。
而具體的人員官職安排,則可簡述如下:
三營主力弩兵,每營三千人,其中郝效忠統領甲營,馮厚敦統領乙營,陳麟統領丙營。
三千餘名輔兵,則由陳明遇統領。
至於這六百人的拋石機戰隊,原本隸屬於輔兵之中,但王明考慮到,將來這拋石機戰隊獨立作戰的機會當會越來越多,若長期與輔兵劃在一塊,於指揮多有妨礙,故又將其從輔兵隊伍中單獨劃出,同樣作為戰兵主力使用。
由於其單獨劃出,自然亦需將領來單獨統領,故王明決定,將那作為陳明遇副手的餘士偉來擔任主官。
那三百名騎兵,則由那武舉人王公略來統領。
軍械製造司,則由同知蔡確來擔任司長,副司長為九江知府袁耀然之次子袁炡擔任。
原來,袁耀然因為年紀太大,且又擔任九江知府一職,故不能隨太子王明一道前往東川,但他在這段時間,已然深知太子之材,認定此人絕非池中之物,故特意安排其次子袁炡入王明軍中任職.
袁耀然希望,次子袁炡在跟隨太子之後,能成為袁家的的頂梁之材,光宗耀祖,出人頭地。
見知府袁耀然親自推薦,又觀其為人甚是穩當,王明自是一口答應,現在便將他安排為蔡確的副手,成為軍械製造司的副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