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並不在《英雄》劇組巡迴宣傳的城市名單上,不過由於好夢公司的年會,馮曉剛就把劇組拉了過來。
工作度假兩不誤。
劇組在酒店舉辦了一場記者會,逐一回答了各種問題。
《英雄》在國內上映的檔期放在元宵節之後,一方面是為了和《小雪的大冒險》錯開,另一方面也要給其他影視公司機會。
《小雪的大冒險》上映一個半月,票房突破一億八千多萬。
雖然由於幾部喜劇賀歲電影的衝擊,院線的排片大幅降低,但在過年期間還有衝擊兩億票房的機會。
再說,華影集團在排片上不能太偏心,賀歲檔和春節檔歷來是各家影視公司激烈爭奪的檔期,華影自身也有影片上映。
如此以來,《英雄》的檔期只能放在三月份到五月份。
馮曉剛非常看重這部影片,一直帶著劇組跑宣傳,在國內的這些知名導演裡,他最懂得商業運作,深知宣傳的重要性。
宣傳是吸引觀眾人氣、刺激電影消費、佔領電影市場的一種重要營銷方式
電影宣傳分為被動宣傳和主動宣傳。
被動宣傳是指媒體對電影生產過程中的某個因素產生了興趣,主動對電影進行宣傳,是媒體自的行為。
主動宣傳是指電影公司為了引起市場關注並刺激消費而主動進行的宣傳。
主動宣傳在電影營銷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重,影視公司開始掌握主動。
這是個眼球經濟的年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念已經過時了。
老百姓的生活被鋪天蓋地的廣告覆蓋。
無論是在家看電視,還是出門坐地鐵,廣告隨處可見,商家透過眼花繚亂的廣告把產品印在消費者的腦海裡。
電影既然是一種商品,那就少不了宣傳。
觀眾審美興趣不僅體現在情節是否吸引人、有無自己崇拜的影星、畫面造型是否具有美感,同時也受到廣告宣傳、口碑相傳等外力影響。
宣傳才是拿到高票房的重要手段。
即便影片的質量一般,只要採用適當的宣傳方式,就可能獲得票房上的成功。
影片主創人員巡迴各地參加觀眾見面會,在電影節上的推介活動,舉辦新聞佈會和聲勢浩大的映式,都是宣傳手段。
電影的賣點是宣傳的核心。
《英雄》有不少賣點,明星和名導的組合頗具吸引力。
這幫演員在國內的影響力不容置疑,不過有一點,無論是姜聞還是陳導明都不是那種票房號召力強大的演員。
尤其對年輕觀眾來說,他們更喜歡香江的程龍或者周星持。
這就需要宣傳來彌補,拉近演員和觀眾的距離,讓《英雄》成為一種潮流。
觀眾為什麼要看《英雄》?
賣點放在第一部國產商業大片上,不斷強調和《臥虎藏龍》的區別,《臥虎藏龍》是拍給西方人看的,《英雄》是拍給咱們自己看的。
讓國內觀眾產生一種滿足心理,感覺自己受到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