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淨策劃撰寫的專題文章《文藝的生活》告一段落。
她把文章的落點放在了正走紅的趙莉穎身上,對好夢公司這位重點培養的準國際影星做了全面的介紹。
在結尾處她這樣寫道。
“趙莉穎將來的路還很長遠,沒有人知道她能走到哪一步,正如好夢公司的未來,這家由林子軒和他的朋友們創立的影視公司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注視著,觀察著,期待著。”
半年時間,二十五篇文章,共計三十多萬字。
《文藝的生活》講述了林子軒和好夢公司過往的點點滴滴,透過對各色人物的描述,勾勒出上世紀九十年代文藝圈的風貌。
或許有所偏頗,有所不足,但蘊藏著一種情懷。
剛剛進入新世紀,大家就開始懷舊了。
這和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有關,以前十年是一個懷舊週期,如今五年前的事情都會覺得陌生,好像是另一個年代的故事。
大眾選擇性的遺忘過去,或者說沒有時間懷念。
新一代的人提起九十年代,會覺得落後和不可思議,沒有手機的日子怎麼過,人們的價值觀不知不覺的發生著改變。
這個系列的文章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除了介紹的是當紅明星外,還有九十年代那種簡樸的生活和人際關係。
《叄聯生活週刊》的讀者群偏向於小資和知識分子。
這部分讀者喜歡孟淨的文章,孟淨在娛記圈揚名,區別於那些一味追求勁爆訊息的娛樂記者,她的文章有一定的情懷和深度。
或者說,她有了自身的品牌。
在娛記的圈子裡,孟淨和另外一位叫做袁雷的女記者並稱為“南袁北孟”。
她們的報道有自己的視角和特點,吸引特定的讀者群。
最重要的是她們有自己的資源,能夠獲得獨家的採訪機會,和明星聊得來。
孟淨在北方,手上最大的資源是好夢公司,袁雷在南方,對香江娛樂圈更為了解,是她重點報道的方向。
《文藝的生活》完結,讀者反響不錯,雜誌社的主編建議孟淨結集出版。
趁著《小雪的大冒險》的熱映,和好夢公司相關的圖書肯定能賣個好價錢,孟淨將因此名利雙收。
這叫做蹭熱度。
《叄聯生活週刊》和負責圖書出版的叄聯書店同屬一家,有出版方面的資源,雜誌社同樣能從中賺上一筆。
不過要想這本書成為暢銷書,最好能獲得好夢公司的認可。
一旦獲得官方認可,在宣傳上就能打上好夢公司的旗號,甚至是請好夢公司的當紅明星推薦這本書。
如果在圖書的封面印上“葛尤、馮曉剛等數十明星大腕聯袂推薦”的字樣,這本書想不火都難,賣出幾十萬冊問題不大。
但是,想獲得好夢公司的認可並不容易。
這和名人傳記是一個道理,寫傳記的作者分為兩種,一種是名人授權的作者,一種是未經授權的作者。
拿到授權的作者名正言順,同時在寫作上受到一定的約束。
不能剛拿到授權,回頭就把這位名人給罵上一頓,這不厚道。
未經授權的作者寫作上較為自由,為了吸引讀者曝出一些野史和內幕,有侵犯別人名譽的嫌疑,容易惹上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