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軒在京城見到了製藥企業的石總。
兩人偶爾在一些公開場合見面,比如企業家論壇和慈善晚會,不過由於所處行業的不同,他們已經沒有合作了。
上次合作是在多年前,為了拍攝《京城人在紐約》,林子軒找石總拉投資。
石總為人爽快,投了五十萬美金。
隨後,在林子軒的牽線下,石總投資了位於京郊的懷柔影視基地。
他們如今見面正是為了這個影視基地,石總準備退出,把股份變現。
一方面他對影視產業的興趣不大,更為注重實業,另一方面他需要資金週轉,償還銀行的鉅額貸款。
影視基地依靠收租金獲得收益,講究細水長流,在他看來意思不大。
石總想問問林子軒有沒有接手的打算。
懷柔影視基地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影視基地,發展前景廣闊,想接手的人很多,他能想到林子軒是因為以前的交情。
他當初投資一千萬拿到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經過幾輪融資,擴大規模,在九八年華影集團成立的時候他追加了兩千萬,手裡還剩下百分之十五的股份。
這百分之十五的股份現在作價一億五千萬。
這是市場價格。
這麼多年京城的地價翻了好幾倍,影視基地的總資產超過十個億,大多數股份掌握在華影集團的手裡,還有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和其他的小股東。
林子軒對石總的處境有所瞭解。
去年八月份,證監會公開批評了石總挪用上市公司二十五億資金的行為,把這家國內最大的藥企推上了風口浪尖。
媒體跟蹤報道,曝出了不少問題,最引人關注的是銀行貸款。
這家總資產高達一百七十億的公司陷入了債務漩渦,據說欠了銀行幾十億。
公司為了發展向銀行貸款無可厚非,好夢公司也有兩三億的貸款。
但這是在公司良性發展的前提下,具有還貸的能力。
石總的問題在於野心太大,總想著成為全球五百強企業,不斷的擴張兼併,尤其在房地產行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
他在鵬城的龍崗投資四十億建設健康城和高爾夫球場,由於徵地手續不全,專案陷入停頓,導致公司的資金出現缺口。
這是他急於出售一批非核心資產的原因。
面對林子軒,石總並不認為自己的戰略方向有問題,擴張兼併重組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國際上的大企業都是如此。
他覺得這是企業發展道路上的困難,可以克服。
林子軒同意這個觀念,但是在投資上要理性,腳踏實地,不能總想著跨越式發展,步子邁的太大總有跌倒的一天。
他發現八十年代創業的一批老總有一個共同點,充滿激情,敢想敢幹。
或者說是強人思想,骨子裡有種超英趕美的意識,而且獨斷專行,霸氣十足。
這和他們成長的年代,以及所受到的教育有關,他們大多崇拜開國領袖,有遠大抱負,想要做一番事業。
石總和林子軒聊天的時候經常引用領袖的名言。
九十年代創業的一代人更為務實,儘量不和現有的規則體制發生衝突,而是在規則中尋找機遇,謀求發展,或者說是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