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城,記者在機場採訪,好夢公司召開記者會說明情況,各種慶祝活動,亂七大堆,林子軒忙活了好幾天。
《臥虎藏龍》拿獎在國內的反響更大一些。
順帶的,好夢院線上映的加長版《臥虎藏龍》出現了觀眾排隊買票的現象。
這是奧斯卡的後續影響。
無論怎麼評價這部電影,既然拿了奧斯卡獎,就會有觀眾好奇。
拿獎和不拿獎的片子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不一樣,加上媒體大篇幅的報導,專家的各種解讀,吸引觀眾再次走進影院。
目前,影片只在好夢院線上映。
為了應對觀眾的熱情,影院增加了放映場次,滿足觀眾的需求。
林子軒清楚,這只是暫時現象,半個月後奧斯卡的效應就會過去,他沒有擴大上映院線的計劃,不準備過多投入。
有意思的是,在盜版市場上,《臥虎藏龍》的盜版光碟火了一把。
盜版商相當精明,他們把電影和奧斯卡的頒獎典禮打包銷售,只是頒獎典禮是錄製,沒有字幕,效果很差。
即便如此,銷售依然火爆。
媒體和大眾不過是看個熱鬧,對於圈內人來說,想得更多。
《臥虎藏龍》拿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讓不少導演心裡癢,這可是揚名國際的好事兒,拿了獎就是國際知名的大導演。
甚至從此進入好萊塢,功成名就。
一些圈內人分析了《臥虎藏龍》獲獎的原因,歸結於一點。
這部片子是李桉拍給西方人看的,西方的觀眾和評委能看懂這個故事,以往張億謀的文藝片也獲得過奧斯卡的提名,不過沒能拿獎。
文藝片在歐洲吃得開,歐洲人喜歡看,可美國觀眾不吃這套。
奧斯卡並不是一個純粹的文藝獎,它是商業化的產物,還有政治因素,以及公關的力度,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不是說拍一部文藝片就能拿獎。
內地的電影人分析這個不靠譜,沒有身在好萊塢的那個圈子,很難弄明白奧斯卡的各種潛規則,都是霧裡看花。
張億謀給林子軒打了電話,在恭喜的同時詢問了幕後的東西。
他參加過奧斯卡,明白電影只是一個方面,公關才是獲獎的主要因素,好萊塢有很多家公關公司,每年就靠奧斯卡吃飯。
找對公關公司是成功的關鍵。
張億謀是那種越拿不到越想拿的心態,歐洲電影節的獎項他基本上都拿了,就差個奧斯卡,不拿不甘心。
其實,他向林子軒打聽沒什麼用,林子軒接觸的也只是表面。
國產電影想拿獎,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一部符合美國人口味的好電影,花費幾千萬美金公關,找有實力的公關公司,還不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
在好萊塢有句話,花錢不一定能拿到奧斯卡,但不花錢一定拿不到奧斯卡。
媒體上正在熱議一個話題,國產電影離奧斯卡有多遠?
大家沒把《臥虎藏龍》當作一部國產電影,這是好萊塢導演李桉執導,香江班底製作的一部武俠片,不代表國產電影的整體水準。
有人覺得不應該把奧斯卡當作唯一標準,電影工作者要端正心態,拍出好電影,而不是為了奧斯卡拍電影。
也有人論證一番,得出結論,想要趕上好萊塢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