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公司的馬總在十二月十七日來到京城。
好夢公司為外地的廣告商安排好了酒店,確保每一位廣告商都能滿意,這些廣告商拿了贊助費,自然要好生招待。
邀請廣告商參加電影的首映式,就是讓他們看看廣告的效果,覺得這錢花的值得。
影視公司和廣告廠商是長久合作的關係,不是一錘子買賣。
馬總住進酒店,沒有立刻去找林子軒,他想等到電影首映式結束後再談合作,他覺得這時候林子軒應該會很忙。
難得有這種放鬆的時間,他在房間裡看了一會電視。
京城酒店裡的電視會習慣性的把華國電視臺和京城衛視放在前面幾個頻道,開啟電視就能看到京城衛視,在其他城市的酒店多是類似的做法。
電視里正在播出的是對《大腕的葬禮》中演員的採訪,其中就提到了電影的首映式。
馬總晚上到酒店的餐廳吃飯,在等待的時間裡翻看著旁邊的報紙。
報紙上的娛樂版面大多是關於馮曉剛新片的報道,基本上都看好影片在賀歲檔的成績。
馬總心裡明白,這些報道估計是要花錢的。
《大腕的葬禮》在南方也有宣傳,但宣傳力度沒有京城大,媒體上不是一面倒的好評,也會出現質疑的論調。
可在京城,幾乎沒有不同的聲音。
這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個是市場對於馮曉剛和葛尤這對搭檔的期待,他們倆就是票房的保證,再者說,這部電影在國產商業片領域創造了不少記錄。
投資規模,廣告贊助,好萊塢公司的加盟,運作模式國際化等等。
這都是媒體可以討論的話題,給國產商業片開闢了一條新路子,值得研究。
最後就是大手筆的宣傳手段,自從一個多月前,京城的百姓看電視,看報紙,上街坐公交車,抬頭看廣告牌,都能看到和電影有關的資訊。
這麼長時間的資訊轟炸,讓《大腕的葬禮》街知巷聞,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馬總雖然不知道這麼宣傳要花多少錢,卻親身感受到了好夢公司花錢的氣魄。
到了十八日晚上六點,馬總坐上酒店安排好的車子,前往電影首映式的現場。
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電影的首映式。
他以往和影視圈沒有太多交集,一年也不過到電影院看上兩三回電影,公司正在初創階段,沒有那麼多的空閒時間。
來到民族文化宮,他下了車子,面前是一條紅毯,周圍有上百名記者,拿著相機拍照。
文化宮外燈火輝煌,相機的閃光燈讓他不由得眯起了眼睛。
正在走紅毯的女星們衣著鮮亮,容顏嬌俏,對著記者揮手致意,似乎對京城的寒風免疫。
今天天氣晴朗,只是寒意不減。
馬總緊了緊身上的西裝,作為南方人,實在不適應北方的天氣,像是要冷到骨頭裡。
京城本地人習慣了,冬天裹上一件大衣,風吹不進來,就不會覺得太冷。
“馬總,該您了。”身邊的服務人員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