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億謀的新片票房不佳。
從十月下旬上映到十二月份,一個多月的時間不過八百萬的票房,如果是一般的國產電影,這個成績算不錯了。
可那是張億謀啊,國內的大導演。
以往他在國內上映的影片票房基本上沒有低於一千萬的,最高達到五千多萬。
這部影片票房失利有多方面的原因,一個是發行問題,在全國的院線排片率不高。
還有演員都是新人,沒有票房號召力,觀眾不買賬,而且,影評人對影片的評價不一。
有人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張億謀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也有人抨擊這部電影除了唯美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只剩下章子貽的臉,沒什麼劇情,就像是一部加長版的音樂錄影片。
影評人這個職業有一定的專業性,同時也會有個人的傾向。
他們和專業的理論家不同,在發表影評的時候更為自由和隨性,覺得不好看就會給差評。
或者說,國內的影評人更注重個人的感受。
當然,一部電影的好壞需要時間的沉澱,林子軒覺得這部電影還行,至少在水準以上。
國內的票房雖然不好,但影片並沒有賠錢,張億謀走的是國際路線,光是海外版權的收入就足以收回投資,他不在乎這個。
這就是張億謀和馮曉剛的區別。
馮曉剛的電影沒辦法賣到海外,就算賣出去也是打包銷售,白菜價,他只能依靠國內的票房收回投資,所以更為重視觀眾的感受。
張億謀不在乎,沒說什麼,然而他的合作伙伴,張偉評卻坐不住了。
電影有張偉評的投資,國內票房失利意味著他的收入減少,自然不怎麼甘心。
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痛斥影評人不專業,觀眾不懂藝術,順帶還捎上了時光網。
時光網上關於張億謀的新片吐嘈聲一片,評分略低。
這個略低是相對於張億謀的其他電影而言的,其實不算低。
張億謀的新片評分是六點九,電影《活著》的評分是八點六,馮曉剛的《一聲嘆息》評分是七點二,《甲方乙方》的評分是七點八。
相對來說,給人的感覺評分是低了。
這裡面有個時間的問題,時間越長對一部電影的評價越公允,一部新片評分的人不多,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響。
張偉評認為張億謀的電影還沒有一部胡亂拼湊的賀歲片的評分高,這裡面有貓膩。
他指出這家網站是某家電影公司旗下的網站,網站上的影評和評分刻意針對張億謀。
張偉評雖然沒有點名道姓,可矛頭直指好夢公司,認為好夢公司有抹黑張億謀的嫌疑。
像這樣對公司有負面影響的報道肯定會讓林子軒知道。
看了報道,林子軒頗為無奈,你的電影票房差,怪我網站的評分。
時光網經過兩年的發展,在電影圈子裡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不少影評人或者圈內人有時間會在網站上發些較為專業的評論,或者查詢電影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