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過年的氛圍越來越濃。
林曉玲從公寓搬回到四合院來住,倒不是覺得住在公寓冷清,而是鄭秀蓮的要求,只有住在家裡才算是過年。
自從《回家》票房慘敗後,她就在尋找新的拍攝題材。
這次林曉玲想拍一部有票房的片子,證明自己不光能拿獎,還能賺錢。
想拍這種片子並不難,拉上葛尤和徐晶蕾等人搗鼓一部喜劇片,觀眾肯定愛看,別管有沒有深度,只要能逗樂就行。
只是,林曉玲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這是科班出身的導演都有的問題,他們覺得電影就應該藝術,在心理上拒絕商業片。
他們認為一旦拍了商業片,想要再去拍文藝片就不行了,心靜不下來。
就像電影導演一般不願意拍電視劇一樣,電視劇太過粗糙,電影更為精緻,如果拍多了電視劇,降低了標準,再去拍電影就找不到那種感覺了。
所以,國內好的商業片導演,大都不是導演專業科班出身。
想要轉變這種藝術至上的觀念需要一個過程,林曉玲心裡頗為掙扎。
林子軒清楚以後商業片會成為主流,文藝片,這是商業社會的大趨勢。
但他不會鼓勵林曉玲去拍商業片,此時林曉玲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已經成型,看待事物有自己的標準,或者說她有自己的路。
林子軒不想把自己的影響強加到林曉玲頭上,而是應該讓她自由的選擇。
“這有什麼好想的,你心裡想拍什麼就拍什麼,先別考慮拿獎和票房。”林子軒勸解道。
“說是那麼說,可要真那麼拍,恐怕會和那些被禁的導演一個下場。”林曉玲無奈道。
第六代導演被稱為地下導演,或者非主流導演,拍的片子題材邊緣化,無法在國內上映,不少人都在總局的黑名單上,被禁止執導電影。
這幫人在國外拿獎,但在國內處於不為人知的狀態,只受到一些小眾群體的追捧。
他們在夾縫中生存,面臨諸多困境,不少人也想回歸主流,可又不想放棄所謂的藝術追求,處境非常尷尬。
林曉玲的基礎不錯,年紀輕輕拿了大獎,她可不想落到被禁的下場。
“那你自己慢慢想吧,等等,你電腦上這個圖示是什麼?”林子軒奇怪道。
“這是一款聊天工具,可以透過這個在網上聊天。”林曉玲解釋道,“一個朋友推薦的,前兩天剛釋出,叫企鵝號。”
像林曉玲這樣的年輕人更喜歡網路,喜歡嘗試新鮮事物。
“企鵝號?我試試看。”林子軒用滑鼠點開了圖示,出現一個介面。
這是一個申請企鵝號的介面,林子軒按照步驟申請,得到了自己的企鵝號。
1999年2月10日,企鵝公司推出了一款即時通訊聊天軟體。
企鵝號共有五位數,一零零零零,這是企鵝公司的系統號,一零零零一,這是企鵝公司老總的號碼,一零零零二,這是企鵝公司副總的號碼。
林子軒的企鵝號在五百位之後,就是說這兩天只有五百多人申請。
估計前面有不少企鵝公司自己員工的號碼,這個推廣力度太弱啊。
而且,這一款的企鵝軟體介面相當粗糙,主要功能是透過網路進行無線尋呼和發短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