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嘆息》下檔後,馮曉剛輕鬆下來,要休息一陣。
這不是說他就擱在家裡休息,不到公司上班了,而是指精神上的放鬆,每天不用考慮那麼多事兒,有時間閒聊嘮嗑。
家庭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要慢慢的來。
馮曉剛是個閒不住的人,腦子裡有不少有意思的點子,他在公司裡和創作人員聊天,把這些點子轉化成一個個故事。
這些故事興許某一天就會被拍成電影。
作為好夢公司的領導層,馮曉剛對公司的發展相當關注。
在《臥虎藏龍》這個專案上,無論是韓三評還是王鍾軍都覺得林子軒玩大了,過於冒險。
但在好夢公司內部卻沒有不同的聲音,首先是大家溝通的好。
剛開始寫《臥虎藏龍》的時候,林子軒就和馮曉剛、葛尤兩人說了全盤的計劃,那時候他們的感覺和韓三評差不多,認為這一步走的太冒險。
林子軒就說咱們一步步的來,到時候再看,這讓他們有了心理準備。
幾年過去,從武俠小說到電視劇,再到用《小城之春》讓俞菲鴻在歐洲影壇有了知名度,和李桉談妥拍片事宜,整個計劃按部就班的進行。
從目前來看,一切相當順利,合乎他們的預期。
好夢公司要發展壯大,走國際化路線,拍攝商業大片,這都是必由之路。
這次投資兩千五百萬參與到一部大片的製作當中,無論成敗,都是寶貴的經驗。
其次,林子軒以往的成功給了他們信心,雖然不能說是盲目的相信林子軒,但在林子軒沒失敗之前,他們沒有懷疑的理由。
最後,三人朋友多年,彼此知根知底,這點信任還是有的。
再說了,林子軒的身價不菲,作為暢銷書作家,光是去年的版稅收入就有上千萬。
粗略估計,林子軒和慕姍姍的總資產超過兩千萬,這還不包括他們住的四合院,投資的飯館,以及其他無形的資產。
比如《姍姍訪談錄》這塊招牌就值五百萬。
葛尤雖然是國內頂尖的演員,拍戲和廣告的收入很高,但他的產量不高,不懂得投資理財,估計只有上千萬的資產。
馮曉剛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電影,除了導演的片酬還有電影票房的分賬。
在《一聲嘆息》兩千五百萬的票房裡,好夢公司能拿到八百萬,馮曉剛分到一百萬。
透過電影和公司的分紅,這些年馮曉剛的總收入應該有七百多萬。
可以說,他們三人都是中產階級了,基本上不會為了錢發愁。
即便是《臥虎藏龍》真的賠了,也動搖不了他們的根基,所以,相對於韓三評和王鍾軍,好夢公司的領導層相當淡定。
至於於東,他為能參與到這種國際化的合作而興奮。
既然林子軒做出了要拍《臥虎藏龍》的決定,他只要認真的執行這個計劃就行了,每一個電影專案都存在著風險,不到最後誰也不知道會不會賠本。
《泰坦尼克號》當初沒有人看好,就連電影公司都做好了破產的準備,可結果呢。
只能說,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