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影公司的這場閉門討論相當的激烈。
這是一場關乎到國產電影命運的討論,有人甚至拍桌子大罵華影公司是賣國賊,是洋買辦,是國產電影行業的罪人。
如果說幾個月前大家談論起好萊塢大片還相當的從容,覺得離自己還很遙遠,那麼現在看過《亡命天涯》之後,很多人坐不住了,情緒頗為激動。
正因為看到了巨大的差距,才意識到在這種大片面前,國產電影毫無抵抗之力。
老百姓看過這種好萊塢大片,更沒興趣看國產電影了。
他們心裡清楚這是一種大趨勢,但仍然抱著僥倖心理,只想著把好萊塢大片拒之門外,能拒多久拒多久,讓國產電影繼續存活下去。
這場閉門討論原定是一個小時,最後延長到兩個小時。
大多數人都表示了反對意見,就算是華影公司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
華影公司管理著全國的電影放映機構,是各個省市電影放映公司的上級領導,這不是說下面的公司就一定要聽從領導的安排,也可以提出反對的意見。
尤其是針對引進好萊塢大片這件事,華影公司內部改革派和保守派鬥爭激烈。
其中,實力最強的京城電影放映公司強烈反對,拒絕接手《亡命天涯》的發行工作。
整件事可以說是阻力重重。
然而,這件事總局下了檔案,上面還有國家領導人的關注,一定要推行下去。
在爭吵了一通之後,大家開始討價還價,談條件。
好萊塢大片能不能放到明年再上映,用什麼方式上映,是全國性的上映,還是先選擇幾個城市做試點,票價定在多少合適等等。
華影公司有自己的規劃,《亡命天涯》必須要在今年上映,試探市場的反應,為明年引進十部好萊塢大片做準備。
這部電影不會全國性的鋪開,而是選擇幾座大城市上映,至於上映多久還不確定。
一般情況下,國產片的上映時間為一個月左右,如果票房太差就提前撤片,票房不錯就延長上映時間,這是業內的規矩。
不能說一部爛片沒有觀眾還要繼續放映,那就太浪費資源了。
當然,這裡面的彈性非常大,怎麼排片都掌握在華影公司手裡。
眾人就這個問題展開了拉鋸戰,華影公司覺得一個月很合適,其他電影公司認為時間太長,這一個月國產片就沒有生路了。
從一個月到半個月,再到一個星期,儘可能的壓縮《亡命天涯》的上映天數。
大家覺得既然是第一部好萊塢大片,那就先上映一個星期,這是首輪上映,看看觀眾的反應,以後還可以組織第二輪上映。
最後討論到電影的票價。
這時候,一部普通的國產電影一張票是五塊到八塊,像張億謀這種大導演的電影票價是十塊上下,《亡命天涯》的票價定在了十五塊錢。
這個價格合乎華國觀眾的消費能力。
這部電影會在大城市上映,國內的工資調整之後,大城市的工資標準平均每人四五百塊左右,花費十五塊錢看一場國外大片,不會顯得太貴。
討論在一片喧鬧中結束,各方並沒有達成一致,該反對的還是照樣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