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聞這麼說基本上是胡扯,他浪費膠片的地方多了去了。
比如,為了拍攝一張最能展現女主角寧菁魅力的照片,他用了四本膠片來拍,足足拍了兩萬三千多張照片,從裡面選出一張來用。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他將會創下華國導演耗片比最高的記錄。
只是,這些事情沒必要和投資商說,只能說一切為了藝術,為了電影的質量。
他們給投資商看了拍攝出來的素材,效果非常好,幾乎完美的還原了七十年代的氛圍,演員們表演的極為出色,寧菁身上那種妖嬈的氣質展現的淋漓盡致。
僅僅從目前的素材看,只要後面的情節不崩,應該是一部優秀的文藝片。
投資商也承認這片子拍的好,就是太費錢了,他不可能追加投資,否則根本收不回成本,不過商量好的資金會打過來。
林子軒和姜聞在京城飯店請投資商吃了頓飯,安排聞雋接下來陪投資商來個京城七日遊。
“這年頭想做件事還真難,以前演戲不覺得,拍片子實在太累了,整天要琢磨的事太多,早上要強迫自己起來,演員都是一群孩子,還不能訓他們,這麼下去總感覺會有一天起不來。”送走投資商,姜聞發牢騷道。
“這才到哪啊,堅持住,還有一半的路要走呢,等做完了再歇著。”林子軒鼓勁道。
這種感覺林子軒有過,他弄完《京城人在紐約》,還了銀行的貸款,回家就生病了。
那是他第一次獨立做製片人,還揹負著150萬美金的貸款,壓力非常大。
所以說,做這一行心態一定要好,一部影視劇都是幾百萬的投資,太過緊張的話會把自己給壓垮,林子軒現在做製片人就淡定的多。
他可以很輕鬆的和空政中心簽訂虧損賠償一半的合約,沒覺得有太大壓力。
姜聞是第一次做導演,一心想做到最好,自然不敢放鬆,等第二次做導演就好了。
“是啊,明兒還要拍戲呢,早點回去休息吧。”姜聞抽完手裡的煙,感嘆道。
兩人走出飯店,冷風撲面而來,京城已然入冬。
這一天,張國粒請大傢伙吃飯。
他自導自演的《康熹微服私訪記》在華國電視臺播出,觀眾反響很好,收視率節節攀升。
這部劇雖然是跟風之作,不過相對於寶島拍的《戲說潛隆》,更能被大陸觀眾所接受,無論是故事還是人物都很平實,不那麼浮誇。
不論史學家如何評價,老百姓喜歡看這類劇集,輕鬆,不沉重。
觀眾看電視不是想接受教育,更多的是娛樂消遣,打發時間。
作為主演的張國粒本身就有名氣,這次有了具有代表性的角色,觀眾記住了這個演員,他在京城演藝圈混出了名堂。
其實,他原本能憑著《海馬歌舞廳》走紅的,可惜時運不濟,那部劇被停播了。
張國粒請的大都是藝術中心的人員,還有幾位關係好的演員,都是圈子裡的熟人,大家聚在一起,圖個熱鬧。
這種飯局越到年底越多,有時候抹不開情面,幾個飯局就湊到一塊了。
“林董事長,咱倆喝一個。”張國粒端著酒杯,玩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