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馮曉剛第一次演電影,他準備的還行,就是感覺有點冷,這天是個大晴天,陽光不錯,溫度在十度左右,要穿毛衣和外套了。
下面的學生有的穿長袖,也有穿短袖的,他們覺得拍電影有意思,興致很高。
不過在演了幾遍後就覺得枯燥了,劇組還要想辦法調動學生們的情緒,拍電影就是一個反覆調整的過程,尤其是像姜聞這種導演。
林子軒在旁邊看著,盯著劇組的進度。
電影到現在還沒完成一半,肯定要進入冬天了,冬天拍夏天的戲份,想想就覺的冷。
聞雋又回香江了,去爭取最後一筆投資,打電話沒用了,投資商起了疑心。
這次他會把投資商帶到京城來探班,證明這部片子還在拍攝之中,增加那些老闆的信心。
說實話,林子軒認同姜聞的說法,好電影需要精雕細琢,藝術就是用金錢堆砌起來的。
一個鏡頭拍攝一百次不行,那就拍一千次,總能從中找到一個完美的鏡頭。
不過他是這部片子的製片人,不能任由姜聞這麼精雕細琢下去,按照姜聞的方法這部電影根本拍不完,更何況沒有廣告商願意投資一部藝術電影。
廣告商喜歡商業片,也就是說,他們連貼片廣告都賣不出去。
尤其是現在風聲那麼緊,這種題材的電影在國內根本找不到投資商,沒有投資商會投資一部很可能無法上映的片子。
林子軒只希望聞雋能夠說服港臺那邊的老闆們增加投資,否則想要拍完非常困難。
“可算是折騰完了,就是戲份太少,沒有發揮空間。”拍完這場戲,馮曉剛略帶遺憾道。
“你不是專業演員,我沒嚴格要求,你有幾個表情不夠自然。”姜聞指出道。
“我那是冷的,臉都僵住了。”馮曉剛給自己找理由。
“夏宇不冷麼?每次表現的都很好,這孩子就是天生吃這行飯的,頭一回演戲,沒有表演經驗,可人一點都不緊張,不像你,配個戲都那麼困難。”姜聞埋汰道。
“他年輕火氣旺,我都這歲數了能和小年輕比麼?”馮曉剛爭辯道。
兩人吵慣了,這種場面相當正常,在紐約的時候就這樣。
那時候馮曉剛是導演,挑姜聞的毛病,現在反過來,姜聞自然要找馮曉剛的錯處,沒什麼惡意,就是開開玩笑。
林子軒在一旁看了,公允的講,作為一名客串的業餘演員,馮曉剛表演的算不錯了,不過和夏宇比起來,還是顯得不足。
夏宇進劇組有點晚,在軍營裡訓練了大半個月,以前沒有任何的表演經驗。
他最大的優點就是不怯場,或者說不覺得演戲有什麼了不起,讓演就演唄,沒什麼大不了,有一種滿不在乎的勁頭。
在這個劇組裡有不少這樣的演員。
比如女二號陶泓,是個花樣游泳運動員,也沒演過戲,但演起來大方自然,魅力十足。
他們不是靠演技,可能是本身的性格符合這個角色,也可能是悟性高。
不管怎麼說,他們的表演有種渾然天成的感覺,就像是這個角色就是給這個人寫的一樣,這種人是天生做演員的材料。
“姜哥,我那場戲你要放到什麼時候?別真到冬天,那可有得罪受了。”林子軒擔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