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最終的成品還不錯,就送到國際電影節上試試看。
他詢問版權的事情,是在擔心萬一這部紀錄片在國際影壇獲了獎項,引起紛爭就不好了。
他在電影行業混了幾十年,看的很透徹,大家爭來爭去的,無非是為了名和利。
“版權歸你了,你想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吧。”林子軒想了想,決定道。
他對這部紀錄片不怎麼看重,原本就是給妹妹考試用的,如果真拿到什麼獎,那林曉玲以後在這個行業會走的更為順利,沒什麼不好。
林曉玲回到學校,向鄭洞添彙報了結果。
鄭洞添找了幾位對這件事有興趣的導演系學生組成一個小組,讓他們按照正常拍攝電影的步驟來籌備,寫計劃書,分配工作。
比如要找攝影系的同學拍攝,找文學系的同學寫臺本,找錄音系的同學錄音等等。
電影的製作是一個團隊的協作,京城電影學院裡最不缺的就是各個專業的學生。
林曉玲還會是片子裡的紅圍脖女孩,她有實踐經驗,只不過這次更為正規,她參與其中能體會到拍攝一部電影的全過程。
曉玲同學還把賈章柯拉了進來,畢竟在電影學院,她就認識這一個人。
再說,大家都是旁聽生的身份,有種親切感。
賈章柯這才知道林曉玲都有一部自己的作品了,他跟著一幫學生看了《京城的風很大》,腦海裡有種朦朧的感觸。
原來電影還可以這麼拍,我拿個攝像機把老家的街道和人物拍下來,也會是一部好電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馮曉剛從藝術中心離職,他沒有辦理停薪留職,走的很乾脆。
“我不打算留退路,在單位裡呆了這麼多年,早就厭了,這下輕鬆了。”馮曉剛感慨道。
他沒去空政中心執導《炊事班的故事》,而是先去做了一名演員。
京城101中學,馮曉剛穿著白色的確良襯衫,拿著一頂帽子,帶著眼鏡,嘴裡唸唸有詞,他正在做開拍前的準備。
這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組,拍攝的是馮曉剛在課堂上上課的戲份。
這時候已經是十一月份,京城有點冷,可拍的是夏天的戲,馮曉剛要穿著半截袖。
教室裡有幾十名學生,有的是找來的演員,還有就是101中學的學生,湊人數的。
姜聞正在課堂上交待等會學生們的反應,接下來還要進行多次排演才能實拍,姜聞拍戲很少有一遍就過的,他需要多拍幾次進行對比。
馮曉剛走上講臺,開始上課,底下的學生在起鬨。
姜聞在旁邊看著,不說話,等這一段演完了,他才會和工作人員交流,提出哪裡需要改進,第二次排演就會好很多。
看了幾遍排演,姜聞走到馮曉剛身前,從兜裡掏出一盒煙,放到馮曉剛的襯衫口袋裡。
六七十年代的老師,很少有不抽菸的,這個細節觀眾可能不會注意到,但姜聞覺得很重要,這才符合那個時代的樣子。(未完待續。)
喜歡文藝生活請大家收藏:()文藝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