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京城懷柔區楊宋鎮,正在舉行一個開工典禮。
經過兩個月的籌備,華國懷柔影視基地即將破土動工,來參加這個典禮的有總局的領導,懷柔區的領導,藝術中心的李虹,藥企的一位副總等等。
這個影視基地受到總局的重視,認為是華國影視市場繁榮的標誌。
以前各家影視製作單位都會自建攝影棚,和藝術中心的攝影棚一樣,規模小,條件差,各種設施不完善,拍戲的時候劇組苦惱,演員抱怨。
也只有電影廠才會有大型的攝影棚,但那是人家廠子裡自個用的,想要借用很難。
影視基地建成後面向京城所有的影視公司,只要是正規的劇組,繳納了租金就能過來拍戲,基地還提供拍攝裝置和道具的出租,以及群眾演員的招聘和管理工作。
影視基地的日常管理由藝術中心負責,李虹是總經理,總局會派人監管。
現在這裡還是一片荒地,這些人只是來做做樣子,旁邊還有華國電視臺的記者在拍照採訪,應該會在明天新聞裡播出。
林子軒作為影視基地建設規劃小組的負責人,也接受了採訪,說了幾句冠冕堂皇的話。
不過今天來了這麼多領導,每個人都有采訪,估計在播放新聞的時候他這段會被剪掉。
典禮結束,領導們陸續離開,林子軒和李虹坐車返回京城,楊宋鎮在京郊,離京城有上百里路,開車都要兩個多鐘頭。
“小軒,你覺得寶鋼怎麼樣?他有沒有要出去的心思?”在車上,李虹詢問道。
李虹說的是趙寶鋼,藝術中心的老人了,當初拍攝《渴望》的時候就在李虹手底下,藝術中心剛成立就跟了過來。
趙寶鋼為人低調,心思沉穩,擅長拍攝都市題材的情感劇,一直很認真的做著自個的事,不像馮曉剛那麼的活泛,總想著搞個大新聞。
在藝術中心,或許因為林子軒太過搶眼,趙寶鋼有點被人忽視。
其實,光是《渴望》和《編輯部的故事》這兩部熱播電視劇的導演,在京城電視圈就沒有人能忽視他,在拍攝《編輯部的故事》的時候,馮曉剛只能給他打下手。
馮曉剛從趙寶鋼那裡學到不少東西,為他成為導演鋪平了道路。
“趙導?沒聽他說啊,趙導的性子穩著呢,估計不會出去。”林子軒猜測道。
“你離開後,我打算讓寶鋼來主管制作部門,我先和他談談,下半年你把手裡的事兒移交給他,空出時間去忙你自個的事吧。”李虹安排道。
林子軒離開藝術中心,李虹就要考慮接替人選了。
如今藝術中心早已經步入正規,要人才有人才,要電視劇有電視劇,其中多部電視劇都可以拍攝續集,這時候不需要冒險,只要按部就班的走下去就行了。
所以,選擇一個性格穩重的人最為合適。
下半年林子軒要忙電影,還要籌建自己的公司,弄專案拉投資,時間很緊。
“那行吧,趙導人緣好,能力強,肯定沒問題。”林子軒認可道。
“我就說是你推薦他的,這個人情你來領吧。”李虹交待道。
以李虹的位置,已經不需要用這段手段來籠絡人心了,讓林子軒來領這個人情,是為了林子軒好,人情這個東西摸不著看不見,卻真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