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基地屬於房地產行業,雖然不是蓋樓賣出去,不過出租給人拍戲也能有不錯的收益,這是個長期的生意,值得投資。
雙方達成了初步的投資意向。
石總準備拿出一千萬投在這個影視基地上,對他來說就是玩玩而已,林子軒暫時不能答應什麼,這牽扯到總局那邊的反應,最終的利益分配還需要慢慢的談。
“連石總都想插手影視行業,看來這個圈子真的要亂了。”回去的路上,馮曉剛感嘆道。
“他們都以為拍影視劇能賺大錢,實際上真正賺錢的並不多,賠錢的倒是不少,能賣出票房和版權的也就那麼幾部,要不是國家扶持著,早就破產倒閉了。”林子軒毫不客氣的說道。
這是眼下影視圈的實情。
拍電影賺錢麼?當然賺錢,不過只有像是張億謀那樣的大導演拍的片子才賺錢,華國的電影市場低迷,張億謀的片子主要還是依靠出售海外的版權才能盈利。
只要片子在國外的電影節上獲獎了,就能賣個好價錢。
總局為什麼要允許民營資本進來,說好聽點是為了繁榮華國的影視行業,其實是因為國有製作單位體制僵硬,連年虧損,快要撐不下去了,需要新鮮的血液補充進來,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
“咱們怎麼辦?是坐山觀虎鬥,還是下場搏一搏?”馮曉剛躍躍欲試的說道。
林子軒知道馮曉剛一直想要單幹,不過眼下還不是時候。
他們在電視圈憑著《京城人在紐約》有了名氣,出去拉投資也有了底氣。
就像是石總,正因為《京城人在紐約》的成功,取得了石總的認可,才有了這次影視基地的合作,如果《京城人在紐約》失敗了,那一切都免談。
也就是說,你只有不斷的取得成功,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別人才會放心的投資你。
張億謀能憑著一個故事就拉到300萬美金的投資,這是由於他以前多次取得了成功。
林子軒和馮曉剛的資歷還不夠深,沒有那種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號召力,和張億謀沒辦法比,現在出去風險太大,很可能碰的頭破血流。
這可是個混亂的年代。
“再等等吧,等尤哥把《活著》拍完再說。”林子軒回應道。
“這樣也好,先看看形勢,有了尤子,咱們至少成功了一半。”馮曉剛說笑道。
回到藝術中心,林子軒意外的收到兩張邀請函,一個是華國金牛獎的,還有一個是香江金像獎的,這兩個獎項都在四月份頒發。
金牛獎林子軒還能理解,他畢竟是《大撒把》的編劇,有最佳編劇的提名。
金像獎這個就有點莫名其妙了,林子軒知道這是因為《阿郎的故事》那部電影,他後來找了錄影帶來看,上面只是在故事策劃上出現了他的名字。
不過既然寄來了邀請函,就說明香江那家電影公司還沒忘記他,或許只是出於禮貌而已。
反正也要去花城參加金牛獎,順便到香江去一趟也不錯,林子軒這麼打算著。(未完待續。)
喜歡文藝生活請大家收藏:()文藝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