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國際長途很貴,劇組人員很多,林子軒規定每人每半個月可以向國內打一次電話回家,每一次不能超過十分鐘,工作電話除外。
這是為了緩解大家的工作壓力。
在異國他鄉,每天從事高強度的拍攝工作,總會有內心壓抑的時候,給家裡打個電話,聽聽家人的聲音,心裡會好受很多。
雖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卻很值得,林子軒堅持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他同樣不例外,除了工作上的電話,他會半個月向家裡報一次平安。
林子軒家裡沒有安裝電話,只能打衚衕口的公用電話,還要有人跑到四合院裡喊人,一來一回就要兩三分鐘的時間。
這就是為什麼規定十分鐘的通話時間了,有些家庭光是找人就要用掉五分鐘。
想要找到林曉玲,只能選擇禮拜天,只有這天高三學生才會休息。
林子軒在電話裡鼓勵了妹妹一番,再次重申不要報考藝術類院校。
“這一行太累了,你看我現在每天都要忙十幾個小時,顧不上休息,劇組裡的演員也是這樣,拍戲太辛苦,還是坐辦公室舒服。”林子軒拿自己做例子教育妹妹。
“知道了,老哥,你好好休息吧。”林曉玲不情願的說道。
結束通話,林子軒鬆了口氣,這是他的真實想法。
影視圈看似光鮮亮麗,其實競爭非常殘酷,就算是電影學院科班畢業最後能夠出頭的又有幾個,這一行不僅要看天賦,還要看機遇。
“你這樣不行,曉玲這個年齡正處在叛逆期,你越是不讓她做什麼,她越會做什麼。”慕姍姍深有體會的說道,“我當初還想去部隊文工團當文藝兵呢,那時候當兵多光榮啊,我名都報了,最後被我媽給攔下了。”
“虧得你沒去,要不然咱倆就湊不到一塊了,這件事我得記著,要感謝咱媽一輩子。”林子軒說笑道,“我也知道曉玲可能不聽,不過總要試試才甘心。”
林曉玲不知道哥哥和嫂子的對話,她心裡早就拿定了主意。
經過上次扮演宮女的教訓,曉玲同學的明星夢破滅了,可她並沒有放棄進入演藝圈。
她覺得當明星太沒意思了,導演讓你幹嘛就幹嘛,站在那裡不能動,一點也不符合她對大明星的認知,所以她準備當導演。
她要報考京城電影學院導演系,成為一名女導演。
在京城演藝圈,頂尖的演員大多出自戲劇學院,頂尖的導演則來自電影學院。
可以說,目前華國的第五代導演基本上都畢業於京城電影學院。
在國內,除了林曉玲的事情外,還有件事和林子軒密切相關,那就是文壇上一些作家對《活著》這部小說的批判。
因為這部小說,《百花》雜誌受到了上級部門的口頭批評,卻沒什麼嚴厲的處罰,也就是說說而已,提醒下次注意。
這和今年華國國內形勢的變化有關,現在大家都在關心經濟發展,下海經商,對文化這一塊的審查放鬆了不少。
影視行業同樣如此,以前過不了審的,帶有激情劇情的本子,現在也不那麼嚴格了。
就好像一夜之間春風解凍一樣,這是影視行業政策放開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