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組的整體氛圍很好,唯一不和諧的恐怕就是姜聞了。
姜聞喜歡改劇本,他總想著能演的更好。
在國內的時候,他和馮曉剛就為此爭論過不少次,來了美國之後,他四處體驗生活,在華人聚居區裡觀察美國華人日常的生活狀態。
觀察完了,他就琢磨著要改劇本,作為導演的馮曉剛為了趕進度最不喜歡改劇本。
一旦改劇本,那準備好的佈景和道具就要重新做,不僅浪費時間還浪費資金。
姜聞是部隊子弟,馮曉剛是軍伍出身,兩人的性格都比較直,不過姜聞一向講究以理服人,他會和你講道理。
“你這不是搗亂麼?”馮曉剛不滿道,“等你拍片子的時候我也去演個角色,也在你劇組裡搗亂,看你受不受得了。”
姜聞認真的看著馮曉剛,看的馮曉剛心裡發毛。
“你想幹嘛?”馮曉剛擔心道。
“我在想給你安排個什麼角色,可你這形象讓我很為難啊。”姜聞一臉真誠的說道。
他和林子軒正在討論那個有關青春期成長的故事,討論的時間一般放在吃飯的時候,平時兩人也沒有空閒。
姜聞會把自己記憶中的往事講給林子軒聽,林子軒負責整理出來,轉化成故事情節。
姜聞小時候在外地長大,等到上中學了才轉到京城,他在中學的時候非常普通,無論是相貌還是成績都是如此。
在那個時候也沒有人在乎這些,學生不上課,四處亂跑,那是個充滿暴力的年代,同時也有著不少美好的回憶。
部隊大院裡相對安靜,沒有外界那麼多的紛擾,他們這幫不上學的學生整天就是想方設法的打發無聊的時間,發洩過剩的精力。
他們抽菸、唱歌、打架、招惹女學生。
那時候京城裡流行一種“拍婆子”的遊戲。
男生如果遇到自己喜歡的女同學,就藏在街道的拐角處,截住那位女同學,沒話找話的聊天,要是那女同學願意搭理他,那男生就認定這女生是他的女朋友了。
假如有其他男生接近這位女同學,兩個男生之間不可避免的要打一場,輸掉的主動退出。
為此,這幫人沒少跟人打架,有時候還會弄得頭破血流,這就是青春期的躁動。
“姜哥,你有沒有拍婆子?”林子軒好奇道。
“沒有,我那時候還不怎麼懂事,就是跟著瞎起鬨。”姜聞頗為遺憾的說道。
林子軒比姜聞小五歲,到他上中學那會社會上基本安定了下來,學生都要在學校上課。
正因為在中學的成績不好,姜聞第一年高考落榜,第二年去考的京城戲劇學院,這才走上了演員的路子,成為了華國的一線男演員。
說起來故事並不複雜,關鍵是如何能把簡單的青春期故事進行包裝,融入到整個大時代的背景之中,只有這樣才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林子軒按照《陽光燦爛的日子》和姜聞的回憶整理出一份故事大綱,主要情節都有了,下面就是填充各種細節了。
反正以後姜聞拍攝的時候還是會修改,寫那麼詳細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