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01
姜小海最幸福的時光在留守兒童的限定年齡以前,16歲之前。
可能因為那段時間無憂無慮,無論學習好,亦或是學習差,總有數不盡的朋友,一欄一籮筐的那種;無論是變胖,還是變瘦,總有美女和帥哥圍在她身邊,讓她覺得自己是哥白尼筆下的定律,是永遠不滅的太陽。
姜小海有個幸福的家庭,縱使父母長年在外,身邊也不缺親戚朋友陪伴。
她最初的印象停留在2歲時滿手捂的粑粑,外婆用水勺舀了水缸裡的水,在離姜小海的手一尺遠的距離,從上向下傾斜,清涼的水落在姜小海沾滿屎的手上,屎從固態變成液態,再一點點從手背流到手指尖,再從手指尖滴到土地上。
“往地頭上再呲出一點,壯地。”外婆大言不慚地說。
姜小海也覺得不能浪費,把青豇豆似的幹巴的手舉在地頭,往靠近地中心的位置送出去好遠。
“不能浪費。”
姜小海這般想。
她舉起另一隻幹淨的手,去搓那隻粘了屎的手,試圖把手搓得更幹淨些,好讓手上的“肥水”更好地流入自家的田地。
“可以了。”外公拽著姜小海充氣似的胳膊,抓住饅頭厚的棉花布,往田坎上拉,“這水涼,沖幹淨就別沖了。”
外公也很疼這個外孫女,和外婆一樣疼愛,不過比外婆更理性。
2歲的姜小海,住在破舊的小村莊,連坡村。
此“連坡”非彼“廉頗”,不用負荊請罪,只是一條默默無聞,被無數人踏過的土坡,從鄉鎮的主街上一直連到姜小海外公外婆家,有七公裡遠。
2歲的姜小海屁事不懂,拉個屎不用茅廁,不用衛生紙,用手,還不用手擦,而是用手接。
像天生就是農村人,天生就吃農民飯,尿尿要到地裡尿,拉屎要往田間拉,只不過腦子缺根弦,要用手在中途隔檔一下,好像手掌能增加某種獨特的香氣,還是滿足了某種儀式。
真是不太聰明的亞子。
村莊的早上是籠罩著一層炊煙的,有些起早去砍柴種地的人,會在天微微亮的時候就燃起爐灶,架起鍋頭,給自己煮個面,煮個稀飯。
而姜小海,往往在這時候起來拉屎。
姜小海的腸胃貌似不大健康,父母在外務工,外公外婆上了年紀,平日裡一個疏忽,總會讓姜小海著個小涼,感個小冒,肚子裡翻滾著波濤,不一會兒就往□□那個地方躥,不跑快點,屎就會竄到床上,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要跑過屎。
姜小海選擇下床就跑,冬天三九寒天,茅廁離外婆家一百米的距離,姜小海加速沖刺,邁過幾道十厘米高的門檻,姜小海就感覺面部僵在一起,整個人快不行了。
終究沒跑過屎。
“外婆!”
姜小海一邊哭嚷著,一邊朝門前的院子中間走去,邊走邊脫褲子。
“小海,怎麼了?”外婆應聲,鍋灶上響了幾聲勺背的磕碰聲,緊接著響起一陣步走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