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年前,宋冀寧就憑藉自己的幾篇sci論文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倒是季椽,由於太忙,根本沒時間寫論文,目前還是博士生在讀的學歷。要等衛星專案結束後才能抽時間完成博士論文。
微小衛星的機體已經完成,接下來是否能用,要先將它投入太空後,根據回傳的資訊才能確定。好在太原衛星基地每年都有衛星發射的專案,今年的運載火箭是長征四號乙y1號,目標是發射一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1星,以及季椽的微小衛星。
發射火箭,按照慣例,自然會有國家科技頻道的電視臺前來採訪。
季椽也被要求接受採訪,他本人對這方面興趣不大,說道:“我這年紀,上了電視也沒有權威性,還是讓其他人去吧!”
但是基地選擇季椽自然有原因,林光華前來勸他:“特意叫你出面,就是為了引導話題,轉移視線。”
“嗯?”
林光華低下頭,小聲道:“這次發射衛星,除了兩顆普通衛星外,還會悄悄發射一顆偵察衛星。”
間諜衛星?
季椽立即懂了。
“明白了,我會去。”
採訪是工程師們一起採訪的,微小型衛星接受採訪的是季椽和加思·米爾恩,中巴資源衛星接受採訪的基地一名工程師和巴西工程師。
兩顆衛星打的都是中外合作的話題。
資源衛星的兩位工程師年齡也不大,也就三十多歲,但季椽和他們比起來,還是太年輕了。
他今年才24歲,又有些娃娃臉,看起來完全是一名在校大學生的模樣,臉上連一點鬍鬚都沒有。重點是,他還長得很好看,遺傳自媽媽的長相讓他有些偏女性化,長期不見陽光的生活令他有著病弱的蒼白,簡直像一名病美人,和衛星工程師這種嚴肅的身份完全不搭。
採訪記者看著手上的訪談問題,再看看季椽,眼冒精光。這幾年運載火箭的採訪來來去去就那幾個問題,全國觀眾都已經麻木了,她覺得自己終於找到吸引眼球的新話題了。
“各位工程師好,我是李莉,國家科技頻道的記者,這位是我們電視臺的攝像師王興康。”李莉向四位工程師做了介紹後,詢問道:“現在可以開始採訪了嗎?採訪時我會問各位技術和工作生活中的話題,如果有不能釋出的內容,請直接說‘過’,我們之後會剪輯的。”
“可以。”說話的是資源衛星的基地工程師,名叫周楠,同時也是這次接受採訪的負責人之一。由他確定採訪時,哪些內容可以公佈,哪些不可以。尤其這次接受採訪的有兩名外國人,基地怕他們口無遮攔無意間透露什麼不該說的內容,電視臺分辨不出來直接給播了。
於是四人並排坐一起,開始接受採訪。
李莉先採訪的是巴西的工程師,詢問他對華國科技的看法,以及製造衛星的技術等等。
這名工程師很熱情開朗,用英語侃侃而談,只是他連續回答了幾個問題後,周楠面無表情的說:“過。”
這位不小心透露了一些不該公佈的技術。
李莉點點頭,轉向她一直感興趣的季椽:“我剛才就注意到了,季椽先生相當年輕呢,你進入衛星基地有多久了?”
她並不知道這些工程師的身份,獲得的資料只有名字,其它都不會對她公佈。
季椽微笑:“三年多。”
“我看到資料說這次會發射的是一顆微小型衛星,請問什麼是微小型衛星?它和其它衛星有什麼區別呢?”
“和其它衛星相比,微小型衛星是一種更節省空間、廉價和輕便的衛星,它比起其它衛星,基優勢首先是造價方面的節約,正常一顆大衛星從製作到上天,其費用為……”季椽看向周楠。
周楠回答:“平均每千克美元,我們基地已經盡力節約,平均花費為每千克美元。”
李莉是科技頻道的老主持人了,對這方面資料瞭然於心,於是追問季椽道:“那麼微小型衛星的研製費用是?”
“平均每千克6000美元。”季椽認真道:“這只是首次研製的經費,將來技術改進,經費一定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