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科學院, 也稱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簡稱“as”, 是在已故巴基斯坦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阿布杜斯·薩拉姆教授的倡議下,於1983年11月建立的。總部設在義大利的裡雅斯特, 是一個非政府、非政治和非營利性的國際科學組織。
第三世界科學院每年召開一次院士大會,每2至3年召開一次學術大會,邀請各發展中國家的院士、科技部長、科學院院長等代表參加,以探討各類科學技術問題。
至季椽重生前, 此科學院仍舊存在。並在由華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成立後, 第三世界科學院作為首批成員加入該聯盟。
如今第五屆學術大會開始了, 召開國在奈及利亞。身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李院士自然會收到邀請函。
李院士一直都有新的研究專案,但由於近期忙碌于軍事工程,沒有可以公佈的新成果,此次原本並不打算參與的。看到身後的季椽, 又改了主意。
“學術大會不僅是科研交流,as組織還會對有價值的研究專案進行無償資助。你替我上去一趟,弄點資助回來,也給國家省點錢。”
“是。”季椽點頭,立即思考自己能拿出的研究專案。
說是讓季椽替他,但李院士本人還是要出面的,畢竟邀請的是各國家院士,季椽還不夠資格。既然要去, 李院士也不厚此薄彼, 乾脆把研究團隊裡水平不錯的幾名研究員都帶上, 並讓他們都準備好自己的科研專案。若是能得到as組織的資助最好,得不到漲漲見識也不錯。
as是個僅成立不過10多年的組織,目前涉及的研究領域沒有後世那麼廣泛,僅以數學、生物學、基礎醫學、化學和物理5個領域為主。
李院士便是其中的物理學院士。身為他的學生,季椽的研究自然也是物理學方面的專案。在這方面,他並沒有什麼需要特別準備的。李院士的科研成就和學術水準比上一世的宋老師還要高,在他的傾囊相授下,季椽已在國內釋出了數篇論文,並有兩篇sci。如今需要考慮的,不過是選哪個研究專案能得到as的資助經費罷了。
晚上打電話與小宋哥商量,宋冀寧提醒道:“我覺得不能光盯著資助,畢竟我們不知道此機構的稽核標準,最好多做一手準備。”
“小宋哥是指?”
“不是有很多國家來參會嗎?有多少國?”
“老師說有50多個成員國,與會人員暫不清楚,他上次參加時有將近兩百名科學家。”
可能是因為成立不久,第三世界科學院目前僅有50個成員國,後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才擴大至一百多成員國。
“你看,那麼多國家,你就沒想過賣點技術給他們?”
“對哦。”季椽點頭:“是有,我找找看哪些合適。”
只要不是敏感的軍工類技術,一般物理工程的技術交流和買賣還是很開放的。只不過軍工技術的話,會有國家層面進行軍售或軍事技術合作,工程師們不需要出面。普通的工程技術,就只能靠自己去當推銷員了。
季椽不缺錢,也不缺研究經費,但是他想交換一些國外技術。目前網路尚不發達,國外的科研刊物極少,華國還受到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不管好不好,都很需要從其他國家獲取一些技術做為參考,取長補短。
第二天將想法和李院士交流後,只見他沉默了很久,重重的拍打季椽的肩:“很好,你很好,老師沒有看錯人。”
季椽將自己連夜整理好的資料交給他:“那老師,您看這些技術裡,有哪些是適合賣給成員國的?”
這份資料是他這幾年知識沉澱後,進行的各項研究。有些已經發表,有些還在研究中,尚未公佈。但能保證的是水平都不低,足以拿到as的資助,也能吸引其他成員國的青睞。
李院士在辦公桌後坐下,仔細看著這份資料。這裡邊記錄的研究,有半數他都參與了指導。但還有一半,竟然都是季椽自己私下的研究,並未告知過他。
扶了扶眼鏡,李院士不滿道:“我怎麼不知道你私下裡還有這麼多研究專案?你是什麼時候做的,為什麼不告訴我?經費夠嗎?”
“有些是以前研究但沒發表的,有些是休息時借用實驗室裝置做的。都是我自己的興趣愛好,沒有系統的研究計劃,我覺得不應該佔用老師的專案經費,因此沒有告知您。”季椽解釋道。
沒有宋冀寧在身邊,季椽對其他事情毫無興趣,唯一的休閒和樂趣就是做研究。別人放鬆的方式是聽歌看電影之類的,他的休息方式就是做一些感興趣的研究,放鬆放鬆大腦。
這些都是他放鬆的成果。
李院士……李院士感同身受。
“啊,我理解我理解,我有時候研究累了,就會去做些氣象研究放鬆放鬆大腦。”李院士頻頻點頭:“那些研究我也沒發表,也沒立項,不然我的頭銜還得多一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原來老師您的興趣是氣象嗎……?
季椽想問,又感覺偏題了,於是轉回來:“那您看哪些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