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是他們自己研究的,我看到也吃了一驚,沒想到我們日常進行實驗時,他們考慮了那麼多。”
“那就太了不起了,這兩篇論文回頭讓他們給我,我要發表到軍事報上,讓軍部的人好好參詳參詳。”
儘管口頭誇獎兩人,但待到研究發表結束,學者們為難起來可一點不心較,各種質疑接踵而至,好在兩人回答得有理有據,眾人心服口服。再提起季椽和宋冀寧的名字,便不由自主帶了尊敬,要不是他們年紀尚輕,還未拿到博士學位,大家都願尊稱他們一聲季博士、宋博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透過這次研討會,季椽和宋冀寧正式在科研界站穩腳跟。
臺上的交流會仍在繼續,季椽和宋冀寧發表的研究不過是菜,各位院長和教授發表的研究才真正是軍工界大事,討論個兩三都有可能。這時候年輕人就可以自由活動了,想聽就去旁聽,餓了就去吃自助餐,順便跟其他同齡人交流。
宋冀寧和季椽沒有因為學者們的誇獎而自傲,兩人很認真的旁聽了好幾項發表會,關於遠紅外線、人機工程、裝甲裝備,甚至空軍士兵的心理健康研究等等,他們都認真的旁聽並做了記錄。兩位導師早就跟朋友們結成圈子私聊去了,兩人卻直聽到餓得不行才離開。
暗中觀察他們的學者們羨慕的問兩位導師:“你們收的這兩個學生到底是哪找來的?”
李院士低聲笑道:“別人不清楚,你們應該知道我們前段參與了什麼研究吧?”
問話那名學者立刻壓低聲音:“第二核武?”
“這項技術,和蘇聯的那群研究員,全是這兩名學生從前蘇聯帶回來的。”
“嘶……”
李院士比了個噤聲的手勢:“因為過一段會進行內部嘉獎,反正你們到時都會知道才的。但不要再告訴其他人,至少在國家願意公佈秘密檔案前,他們都只能是普通留學歸國的學生。”
“季椽和宋冀寧的貢獻實在太大了,只當你們的學生都不夠補償。”一名學院長想了想,問:“他們什麼時候能拿到博士學位?你幫我問問他們,有沒有興趣多拿一份榮譽博士的證書?”
“我沒有博士學位可以送給他們,但今後凡是他們的論文,我都願意幫他們發表。”另一名學者道。
“啊,那我只能在研究經費上獎勵他們了。”
季椽和宋冀寧可不知道老學者們正熱心的討論如何獎勵他們這兩名秘密功臣,兩人從早上旁聽到晚上,早已餓得不行,趕緊跑到用餐區吃飯。
有人在身後叫住他們:“季椽,宋冀寧?”
兩人轉頭看向來人,驚喜的瞪大眼:“藍所長?”
來人是季椽和宋冀寧初中時,經常過去幫忙和學習的部隊研究所所長,藍裕田。
由於家人已經全部搬離鎮上,季椽和宋冀寧這些年都沒有回過老家,又忙著學習和出國,與研究所自然斷了聯絡,沒想到竟然能在這裡遇上。
藍裕田也沒想到自己會在這裡遇見他們,儘管從十多年前就預感到他們將來在軍工界肯定會有所發展,卻沒想到,十多年過後,他還是一名研討會的旁聽者時,當年的兩名初中生,卻已經成為了臺上的演者。
喜歡國家制造請大家收藏:()國家制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