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見面,幾人有聊不完的話題,互相問候近況。季椽和宋冀寧這幾年的展可謂驚人,兩人從一所不起眼的鄉鎮中學起步,至重點高症大學、蘇聯留學、歸國,每一步都走得很優秀,甚至站到了國家軍工研討會的講臺上。
這還是不知道他們參與鄰二核武的研究,否則藍裕田就不只是驚歎,而是驚嚇了。
藍裕田這邊也不錯,他的研究所這些年儘管位置沒移動,但級別升了幾級,所以他才有資格參與這種國家級別的軍工研討會。儘管只是敬陪末座,但再過幾年,還是有希望登臺做報告的。
藍裕田不是鑽營之人,研究所的展靠的完全是他們團隊的研究成果,他很滿意也很自豪。
但看到季椽和宋冀寧後,他忍不住懷疑自己是不是展太慢了,連昔年教導過的兩個初中生都過他了。
當然,他不會嫉妒,心裡最大的感觸是,留過洋的人果然水平不一樣。
“既然你們去過蘇聯留學,應該學到很多高科技吧,有沒有時間到我們研究所交流一下?”藍裕田對兩人出邀請:“而且你們很久沒回老家了吧?不想回去看看嗎?”
季椽有些心動,自從全家搬到深市之後,他和宋冀寧就再也沒回過濱江鎮了。如今聽藍裕田這麼一,不由勾起兩饒思鄉之情,也不知這麼多年過去,鎮上和學校是什麼光景。
研討會時間為一週,在這期間中科院批准了五項新研的軍工專案,十二項留待商討的專案,並布了數十篇核心期刊級別的論文,其中就包括季椽和宋冀寧的兩篇論文。
這次研討會的參與學者們布了不少新研究,但大都來自於中老年學者們,年輕一代都只是被教授們帶來學習的研究生。三十歲以下的布者只有季椽和宋冀寧兩人,並且他們的科研實力居然獲得老學者和中科院的一致認同推舉,一時間在科研圈內可謂名聲大噪,被視為後起之秀,未來華國科研界的中堅力量。
兩人沒有沾沾自喜。他們很清楚,之所以獲得這樣的名聲,是對他們帶回並參與研出第二核武技術,國家或中科院給予的榮譽補償,並非他們的科研實力真的就厲害到這種程度。
研討會結束後,季椽和宋冀寧告別導師,隨藍裕田乘車返回濱江鎮。
數年過去,如今的濱江鎮變得繁榮許多,面向路邊的門戶已全部改裝成商鋪,購物者人來人往,汽車也不再是稀罕物,鎮上先富裕的人家都買了汽車,摩托車的數量也不少。
汽車且不,光摩托車的價格就貴得離譜,這時候摩托車的價格是一萬五左右,進口的三四萬都有,可見鎮上真的富裕了。
經過鎮中心公路時,季椽問:“藍所長,能不能去看看供銷社?”
他有點好奇供銷社怎麼樣了。
當年季建國將供銷社改成批商場時,讓供銷社迴光返照了一段時間,可惜後來季建國被逼離職,供銷社重回老路,很快就不行了,到如今自然而然早已倒閉。
汽車行至供銷社舊址,只見曾經的磚瓦房已經被推倒,在原址上重建了一棟三層樓,樓上掛著數個廣告牌,一副型百貨大樓的模樣。
令季椽驚奇的是一樓居然是間手機專賣店。
在他們閉門搞核武的這幾年,由季椽改造的手機已風靡全國。儘管價格仍舊很貴,但比大哥大便宜一半,不需要向國外排隊購機,樣式又新潮,方便攜帶訊號好,一經上市便迅擠佔大哥大市場,還出口到國外繼續搶佔,逼死大哥大bb機只是時間問題。
現在這間手機店就是季椽簽了分紅合約的品牌,以最初的機型創立品牌之後,夥伴們又創立了研團隊,現在已經展到第三代機型,越來越接近後世的手機模樣。
雖然是大股東,但季椽自己卻只有第一代手機,還因為長期放置不用,早就啟動失靈。出來後兩人完全沒記起要買新手機,一是研究時根本不能與外界聯絡,買手機也只能當擺設;二是脫離社會太久,他們的很多生活常識都變得遲鈍,根本就忘了手機的存在。
雖然不怎麼會用到,兩人還是順手買了一部手機,至少好方便與家人聯絡。
之後兩人又順便去看了曾經就讀的學和中學。
季家在深市家後,李書蘭給曾經工作的中學捐過一批書,季椽知道後請她代捐了兩座圖書館,分別給學和中學。
季椽捐的只有圖書館,但到學校後,看到的卻是完全一個全新的校園。不僅有新建的圖都是新的,以前的老舊教學樓已經不見蹤影,還多了足球場,市內籃球館等建築,連綠化都極美觀。
宋冀寧:“我捐的只有教學樓,季勇季武還有其他人聽後似乎也捐了一點。”
這可不只一點了。
不過也是因為母校對他們極好,不在意他們的頑劣,支援他們創立實驗室,給了他們一個學校能盡到的最大幫助。大家才願意投桃報李,資助母校。
以前的老校長已經退休,現在的校長也是兩人曾經的老師,還深深記得他們,熱情的拉著兩人詢問近況,一副打算長談的架式。但季椽還記著研究院的工作,婉拒校長,幾人上車直奔研究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路上藍裕田再度談起他們目前正在攻關的專案。
這所研究院是部隊單位,研究內容自然以軍械為主。前段時間,經過各種複雜的計算,他們設計了一款遠狙。功能有些類似巴雷特,但採用新型材料,更輕便靈活,改進了巴雷特笨重不宜移動的缺點,保留了遠射程和大殺傷力的優勢。
當然,設計是這麼設計啦,能不能成要看實物。
研究院有自己的液壓機,數控機床,槍身是自己壓制的。遠狙設計得很精妙,似乎太精妙了,數控機床完全無法將它的設計完全呈現出來,總是和設計圖有一些誤差。
看起來問題不大,然而這槍身是經過周密設計的,每一毫米都不能有偏差,否則不是炸膛就是解體,無一例外全失敗了。
他們還請過其他研究院來幫忙分析原因,但對方卻設計圖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數控機床,精度不夠,需要換更高軸的數控機床才校
“我們現在用的是四軸數控機床,國內最高水平的數控機床了,再換就得出國投奔歐美了,叫我往哪換?”藍裕田無奈的揉揉額頭:“但如果槍身壓制不成,設計圖就只是一張廢紙,我們這半年的研究全等於白費,還要寫檢討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