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帶到了更隱密的科研所中,接觸到更核心的科學家,正是季椽所需要的。
他的能力還不夠,他唯一的優勢不過是重生罷了,哪怕在前世,他仍舊不屬於最核心那塊的科學家,頂多只能算參與過核心專案的研究員而已。
在這裡,季椽純粹將自己當成一名普通學生來看待,認真而謙虛的學習,吸收著前世未曾接觸的各種知識。
他的資料被奪取,被破解,被研究,他被利用了。
但是他從中收穫的更多。
不僅如此,學習之餘,季椽經常在研究中“不小心”“有新的發現”,這些發現不僅限於核武,包括了電磁,通訊,火控,機械等等方面的新技術。
儘管一個人會那麼多項研究很不可思議,但研究院查了查季椽的資料就釋然了。畢竟季椽是在高中的機器人大賽時,就研究出了“陸基中段防禦系統”的人。
要說到這個,就是題外話了。當時季椽以“玩具”的形式在比賽中展示“陸基中段防禦系統”後,國安將這段技術買走,現在華國科學院已經正式將它研發出來並用于軍隊中。
在高中時就已經能研究出導彈攔截系統,到大學時研究出核武……聽起來好像也不是太突然了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才怪!
季椽的天才已經超出蘇聯科學家預料了,儘管他很年輕,很多知識都不懂,但基本一講解就會,一示範就能直接實驗,短短几個月就從學生的水準上升到同事,最後上升到他們頂頭上司的水平了。
——這麼說其實有點誇張,專業上季椽還是有不足的,但因為有未來幾十年知識的前贍性,他自然能輕易理解科學家們的研究,甚至能為他們指導正確的研究方向。
而這間實驗室,除了最初的核武研究以外,其他的電磁,通訊,火控,機械等等各項技術,也在季椽有意無意的誘導下,如火如荼的開展著新科技的研究,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被調派過來。
季椽不眠不休,勤勞的參與了每一項研究。一是為了學習,二是為了掌控每一位研究員的資訊,並取得他們的信任,以便在蘇聯解體時能將他們帶走。
於是不知不覺,半年過後,本來是以人質身份進入實驗室的季椽,已經隱約成為實驗室的領導者之一。
作者有話要說:“陸基中段防禦系統”的相關內容在第115,116,117章。
宋冀寧不如季椽,他此時做的不過是複製季椽的研究,這其中還多虧了謝爾蓋從旁幫助,。但在謝爾蓋看來,宋冀寧已經很優秀了,優秀到他想把這名年輕人也留下來。
在這個時候,周辦事員來了,除他外,還有幾名外交部官員。
大家的神色都很嚴肅,透著幾份緊張,憤怒,急切等等情緒。
“季椽呢?”周辦事員的眼中甚至有著崩潰的前兆。
他將季椽的研究資料送回國內,現在結果出來了。
核武。
——核武!!
說是不能算完全核武,與俗知的原子彈不同,是屬於非核電磁脈衝的研究,其中還有不少錯誤,但已經可以看到雛形。
周辦事員聽不懂什麼電磁什麼脈衝技術,但核武兩個字,就足夠他們整個外交部,情報部震動的了。
他們把一個能研究出核武的科學家,從國內送到蘇聯來了?!!
而且那個人還是他親自送來的,親自交給蘇聯研究院的,甚至在宋冀寧向他求助的時候,他還不以為然!
儘管在此之前,沒有人知道季椽的價值,責任也不在他,但他還是無法原諒自己的疏忽。
他們這次過來,就是要帶走季椽的。
宋冀寧坐在一旁,冷眼看著雙方針對季椽的交涉。
季椽已經被帶走了,雖然一直在忙著研究,但和其他士兵交好的關係,讓他可以得到不少訊息。前幾天,有士兵看到季椽和一群研究員乘軍艦離開了,去向不明。
應該是蘇聯得到了華國的情報,搶先將季椽帶走。
他知道已經晚了,最後還是什麼都沒能幫到季椽,也沒能救回他。
如宋冀寧所料,交涉失敗,外交部打算用別的方法找回季椽。
離開時他們決定帶走宋冀寧。
他的價值不如季椽,蘇聯研究院也不想明面上與華國鬧僵,倒是一口准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