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292章 她怎麼入宮了呢?!
南洋都護府搞出這麼大的動靜, 遠在京城的李隆基不可能不知道。
事實上,發現土澳大陸的訊息李琮第一時間就上報給了朝廷,李隆基收到兒子的奏摺十分高興,還得意的跟李林甫誇贊了幾句, 炫耀之情溢於言表。
李林甫多精明個人兒, 馬上順著李隆基的話頭誇郯王。
他誇郯王也沒什麼心理負擔,朝野上下都知道郯王早早就退出了太子之位的爭奪, 這輩子頂多成為一個賢王, 再高的權柄不用妄想。
所以誇李琮, 誇的再多也不會被皇帝疑心站隊,相反還能在陛下心花怒放的時候烘托氣氛,何樂而不為呢?
不但李林甫這樣想, 朝中的很多中立派也是這樣想的。
李瑛被廢黜後,太子之位空懸, 序齒靠前的皇子都有些蠢蠢欲動。李亨李琰李琬各有擁躉,大唐的朝堂表面平靜, 實則水面之下波濤暗流無數, 都在揣測誰是下一任太子。
偏偏皇帝並不急於揭開這個謎底,至少從表面上沒人能看出他的偏好。李亨李琰李琬, 這三位皇子如今都領了羈縻府的差事。李亨在安西,李琰在安南,李琬在隴右, 要說權柄那還真是勢均力敵,看不出誰先誰後。
但真要論說起來,李亨還是比兩位弟弟更得矚目的。
不單單是因為他序齒靠前, 更因為他背後有王皇後和京兆韋氏的支援。
李亨的孺人是兗州都督韋元珪之女,兄長韋堅任水路轉運使, 頗具才幹,十分得皇帝看重。
但他得罪了李林甫。
說起來韋堅和李林甫其實還算是親戚,韋堅的夫人是楚國公姜皎的女兒,姜皎是李林甫的孃舅,兩人一開始的時候關系十分親近。
但後來,當韋堅因修漕運之功入朝,獲封青光祿大夫、左散騎常侍,成為河西、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拉踩李林甫的工具時,李林甫終於坐不住了,兩人迅速交惡,演變為互相攻訐,老死不相往來。
也因此,李林甫是無論如何也不願意看到李亨上位的。不單單是因為他早與武惠妃結成了攻守同盟,更因為李亨背後的皇甫惟明和韋堅都是他的死敵,而且不共戴天的那種。
但李琬和李琰他也看不上,可惜武惠妃那個聰慧機敏的兒子李琩廢了,不然無論是年紀還是性情都很適合,是可以成就他權柄的最佳選擇。
是的,李清已經改名為李琩,還是李隆基堅兒子久久纏綿病榻,於心不忍,於是給兒子改了個壯實的名字,希望李清能早日康複。
他雖然被宮外的楊氏姐妹迷了心,但對舊愛武惠妃也沒有冷淡,甚至對武氏比之前更加縱容,任由她以“查處真兇”為名把京城翻個底朝天也不在意。
一開始武惠妃還挺高興的,但時間一長,女性的直覺就讓她覺得有點不對勁了。
她年少便入宮侍奉皇帝,得寵多年,以前也不是沒折騰過事端。一般來說,只要不是很過分,不涉及前朝證物,皇帝還是很願意縱容她一些小脾氣的,甚至還樂於看到她與其他宮妃為自己爭風吃醋。
但一旦牽涉到前朝,或者皇子重臣,李隆基就不會輕易縱容她了。
武惠妃還記得當年自己還是婕妤的時候,李隆基明明答應她獻壽禮晉妃位,但最後還是因為朝野反對而一再推脫,甚至借薛三的熱氣球狠狠打了自己的臉面,饒是自己哭泣哀求都沒能如願。